Wednesday, December 07, 2005

为了说话而 blog

Michael 在其 Blog 上说,突然发现居然有这么多人都在“勃”,人人都“勃”起来了,惊恐这是个全民倾诉的时代。

或许倾诉是其中一个目的吧。其实 Blog 开始出现并不是这两年的事情,当年 9·11 事件的消息和事态发展最先开始就是靠当时几个知名的 Blog 传播的,我更倾向于把 Blog 看作是一种个人出版物。至于出版什么,完全掌握在 blogger 的手里。中国的 blog 好像是从“木子美”事件热起来的,所以被莫名其妙蒙上了一层“自暴隐私”的暧昧面纱。真的是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多人都喜欢自暴隐私吗?确实有很多人通过 blogroll 看到知道了很多如果没有 blog 不可能知道的事情,从而兴奋不已,但是用“自暴隐私”来看 Blog 是有失偏颇的。

也有人说,Blog 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嗯,或许有这样的 Blog 存在,不,肯定有,但是用这个来看 Blog,我仍然觉得上纲上宪了。我觉得人们写 Blog,就是因为有话要说。

就像 90 年代末,各大网站推出个人主页空间,在互联网掀起了一股很强的个人主页风潮;然而毕竟包括 HTML、CSS 甚至 CGI 在内的一整套 WEB 开发维护技术并不是任何一个想要构造个人主页的人都能够轻易掌握的,人们想说,想表达,但是苦于不懂技术。Blog 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火起来了。我只用注册一个帐号,选一个模板,就可以说我想说的,还可以借助各种互联网营销手段推广我的 blog,让更多人听到我的声音,从而发生讨论,以及思想的碰撞。所谓的 Web 2.0、RSS Feed 云云,都是噱头,根本的东西在于,人们找到了一个方便的说话的方式,一个更容易让更多人听到的说话方式。

虽然在当前的环境下,人们还达不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境界,所以有了 *.blogspot.com 被封锁;更有甚者,某网友的 Blog 受到某政府机构的警告,因为他在其 blog 上教人如何绕过 GFW 的封锁访问那些被禁止谈及的话题。然而,方便表达的互联网,确实带给了人们在这之前无法想象的信息量,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我们未曾看到的东西,我们认同的,还有我们反对的。

由此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关于北京 2008 奥运会吉祥物的讨论,我疑惑怎么以前人们好像都宽容的多,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基本上是积极友好的态度,怎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听到反对、抨击甚至唾骂?

我突然想起来,以前那个时候不上网。

对于吉祥物这个事件,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仍然是一如既往的积极友好,不过,网络带给我们更多更真实的评论。但这未必是说明电视报纸失实,舆论毕竟是起导向作用的。试想哪天电视新闻报纸头条全是骂声一片,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而且实际上,真的并不是所有人或者大部分人都和那些否定这组吉祥物的网友一样。

在 Bamn 的 Blog 上看到这篇关于奥运吉祥物 KUSO 的帖子,然后连接到了某论坛上一篇转贴了各种各样关于奥运会吉祥物 KUSO 的帖子。说实话,看得我是津津有味。太有创意了,其中有些作品看得出来作者是有很高深的漫画功底的。

不敢说漫画没有很深的研究,只是很喜欢而已,但是我能够理解到,这些作者的 KUSO 作品,是在以他们的形式来表达对这组吉祥物形象的看法。从他们的手法上,可以看出一定的褒贬态度。然而后面的跟贴评论可谓炸了锅。轻者说他们是在糟蹋中国的文化,重者说他们这群无知的青年是新时代的汉奸。有一篇跟贴自称是一个美术教师,说他“非常尊重韩老师以及这套吉祥物作品”,声称对发生这样不严肃的篡改“非常失望”……

于是,就有“圈内人士”出来说,都是一群愤青+漫白,连 KUSO 都不懂,居然还牵扯到政治和民族感情,简直没有共同语言。也有言语平和的,说爱好者们也是出于喜欢才去改的啊,谁会去 KUSO 不感兴趣或者厌恶的东西……

我在这里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要声援 KUSO,或者讨伐“漫白”,我只是想说,如果没有网络,像这样的争执,几乎不可能发生。看两个原本就没有什么交集的圈子在争吵,实在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就像你眼睁睁看着两个要好的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但你心里知道他们吵得压根儿不是一回事然后只有干着急一样。

或许网络进一步发展,当人们习惯了看到那些自己未曾想象过的事物的时候,这些“愤青+漫白”慢慢就会理解到,原来还有一群漫画者,在以 KUSO 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奥运会吉祥物的看法,其实他们也和自己一样是关注并且全力支持奥运会的。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终于发现我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了。
你心地比较善良,而我心地比较险恶!

Anonymous said...

这里的帖子更新的好快啊,每次都有新的东西,Gregory 同志的倒是挺热爱生活,善于思考的~~~而且你的朋友都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