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0, 2006

吃在美国

来美国之前,很多朋友说希望我去美国能够吃的惯,多吃点,多长点肉。之前也听说美国人吃的都很高热量很多快餐很容易超重,因此,自己对这次增加体重也备感信心。

大概由于加里弗利亚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地方,这边有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他们也带来了各自的饮食文化。来了大概一个星期,我们每天都吃不同地方的东西——中国的,日本的,韩国的,墨西哥的,法国的,还有美国本土的。

中国餐馆前面已经介绍过了,那家卖川菜的。另外还有一家卖快餐的,工作日中午我们常去。可以选两个菜,基本上就是鸡肉,牛肉,豆腐和蔬菜可以选,感觉像国内的盒饭。口味还是甜,不过没办法,美国同事有些去隔壁卖三明治的快餐店,东西基本上都是冷的,我吃过一次,一下午肚子都不舒服。

日本餐馆的东西感觉很清淡。我点的是一个套餐,包括一碗面和另一份主食。面可以选白面的或者荞麦面,口味有两种,一种蔬菜的,一种海鲜的。面的汤很清淡,有海鲜的味道。主食我见过的有两种,一种是饭上面盖上一整个鸡蛋,不是中国传统的鸡蛋饭那种,日本的饮食习惯一般都比较清淡。另一种,是我点的。白饭上面盖上打得很细的肉馅,然后洒上干紫菜屑,可以拌芥末。肉馅看起来像生的,可能很简短的蒸过一下,反正肯定不是熟的。听起来很恐怖,不过吃起来还不错。

我们去的韩国餐馆的特色是豆腐火锅。有各种各样口味的豆腐火锅,牛肉,鸡肉,泡菜,海鲜等等;除了这个以外,还上了很多不同的泡菜,包括泡萝卜,泡海带以及凉粉什么的。据说这个是这附近最辣的餐馆,第一次去,我不知道水深,因此只要了 Mild,结果,基本上没有辣味。第二次去的时候,我就要了 Hot,美国友人知道我们能吃辣的,就跟老板说 Make it as hot as you can... 话虽如此,吃起来还只是一般辣,大概在成都的微辣和中辣之间。不过,比起其他的餐馆来讲,这里算是吃的最爽的了——热腾腾,而且是辣的。

墨西哥餐馆只去过一个快餐店,来的第二天中午。感觉很一般,炒饭很干没什么味道,鸡腿还不错,比肯德基的好多了。除此之外,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

美国本土的特色,就是汉堡快餐。我们去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快餐店,FATBURGER,IN-N'-OUT,Carls Jr.,还有 McDonalds。这里的 McDonalds 难吃的让人难以置信。我点了鸡块,吃起来像在嚼木头,不知道是美国人口味如此还是中国那边的根据国人口味作了改良,反正 McDonalds 在其原产地的口味,让我们大失所望,美国友人也说,McDonalds 在这边一向口碑很差。

除了 McDonalds 以外,前面三个都还不错,各有各的特色。FATBURGER 的汉堡都是现做的,等的时间久一些,不过东西都很新鲜;IN-N'-OUT 的菜单很简单,东西也不错;Carls Jr. 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近,我们去了好几次,选择很多。

美国快餐店饮料的习惯和国内不同。你点了饮料,售货员就会给你相应大小的杯子,然后自己拿杯子去饮料机前选择,喝完可以随意续杯;也就是说,价格的差别,仅仅体现在杯子的大小上。

吃的最正式,也是最昂贵的,应该是法国菜了。那次是全公司最正式的聚餐,包括员工家属在内,大概一共有 20 多人。

法国的餐饮习惯很讲究。还未入座之前,大家彼此寒暄交谈,侍者会来问你想喝什么。我们不知道有些什么可点,就随 Alex 他们一起要了红酒,不过没想到这个只是餐前的开胃饮料,后面还有…… 桌上每套餐具都很复杂,大小叠在一起的两个盘子,大小两套刀叉,大小两只高脚杯,还有盘子上扎成花的墨绿色餐布。

入座后,侍者就会一一询问每位来宾要吃什么。来美国,最大的语言障碍莫过于菜单,很难看懂,除了价格和主料;而法国餐厅的菜单更是天书,加上我们也不懂正式法国用餐的程序。不过好像侍者对顾客遇到的这种麻烦已经习以为常,你点不出来他们会有默认的备选像,只是简单的问我主食要什么,我选了牛排。

第一道上的是一种汤,咸鲜味。我喝了两口,问他们是什么做的。David 的女朋友跟我解释了半天,我还是搞不清楚是啥,Hill 听到后,两个字解决问题——“龙虾”。我正打算细细品尝,这时候侍者上来,把每个人面前的汤都端走了…… 哎,原来这里吃东西都是一道一道吃的,我才喝了两口,真是浪费阿……

第二道是沙拉,就是生的蔬菜洒了一些盐和胡椒什么的。虽然不算什么新奇的东西,不过以前很少吃生蔬菜,这样的吃法倒是有意思。

然后就是我点的主菜牛排了。和在国内牛排餐厅吃到的不太一样,感觉肉更厚嫩。牛排下面铺的时土豆泥,周围用青菜和豆类把盘饰点缀得很考究。

最后是甜点,裹有冰淇淋的蛋糕。我们大概 7 点左右到达,吃完走的时候,已经快 11 点了,真是可谓“大”餐阿。

总的来讲,在这边吃的还算习惯,原来以为我很挑食,对食物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现在看来还好,虽然大部分东西都有酸酸的,没有习惯的香辣味道,不过三个星期,应该还是能够坚持下来吧。

Friday, April 07, 2006

Party

这边公司有每周四一起聚会的传统,而昨天刚好又是 Xavier 的生日,因此,这个 Party 更是不能少。

大概 9 点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到一个叫做 Yard House 的酒吧,这家酒吧以提供近 200 种不同口味种类的啤酒而闻名,长长的吧台有上百个手柄龙头,连接到他们的酒库,每个手柄都各具风格,十分有特色。由于菜单对于我们来讲是在太困难,根据 Alex 的建议,我选了 Lindemen's Frownboise,暗红色,喝起来有蓝莓的香甜味道,不过带一些酸味。虽然我并不怎么会喝酒,但是这个东西比起一般的啤酒,还是好喝多了。

酒到半旬,Xavier 问我们要不要来 a shot of Vodka,恭敬不如从命。不过当然不是国内酒吧那种伏特加兑果汁的喝法,是那种 2oz 的小杯,纯的伏特加,一口干。刚喝下去的时候,感觉还好,至少比喝泸州老窖顺口。不过大概 5 分钟以后,那酒在胃里面就开始燃烧了,20 分钟后开始上头。

可能由于喝了酒的缘故,话也比较多。就像我们对美国的好奇一样,很多没有去过亚洲的美国人,对中国和东方也是充满了好奇。我们讨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土人情,时间过的很快。

走的时候 Xavier 风趣地和女招待开玩笑,人家问他多少岁生日,他说他才二十几,人家不信,他说,真的,我才 twenty-twelve…… 嗯,照这么说来,我也可以说我才十几岁,不就是 fifteen-teen吗?

Thursday, April 06, 2006

Everything Is Big In America

来美国之前,Alex 去成都的时候,就跟我们提起 Everything is big in Ameria,来了之后,更是常常强调。虽然不过是一句俏皮话,倒也揭示了这边一个很大的特点。

首先是车。Alex 开一辆很大的雪弗莱越野车,后排座位坐三个人都显得很空,而座位之后还有很大的空间,如果不是堆了很多杂物和我们的行李,至少可以再加两排座位。不过,和路上跑得其他车比起来,Alex 的车也只是一般了,因为类似于汉马吉普之类的车在这边很常见,最小的车大概是大众的那款“甲壳虫”。大概是因为车的缘故,停车场的车位也显得格外的宽,至少 Alex 这辆“坦克”停下的时候,两边车门打开,是绝对不会刮到旁边的车的。
酷车I 酷车II
酷车

说起车,在这边见到的大部分的车在国内都看得到,当然,也有很多在国内难得见到的车。保时捷,法拉利,虽然是少数,但是跑在路上总是那么抢眼。感觉美国人用车比较讲究实惠,在路上可以看到很多轻型卡车,就是那种客货两用的货车,对于普通家庭,特别是有家族经营的小生意的家庭来讲,应该是很实用的吧。

然后是吃的东西。这边可乐的中杯,大概是中国的大杯,而大杯则可想而知了。不过这个尺寸也不同意,我们去过一家快餐厅,中杯比中国的大杯还大,大杯嘛,高度一样,只是底面的直径约 8cm…… 汉堡的尺寸也比较大,一个汉堡和一份薯条都不是很容易吃完。说起薯条,除了中国可以见到的那种细长的以外,这边还有一种很粗的薯条,也算是“Big”的一个范例吧。

不光是快餐。一般餐厅的啤酒杯也很大个,大概比国内用的那种钢化杯大一倍。日本餐馆的面碗大概和中国的汤碗一样大。而座位较中国的来讲,普遍比较宽比较高。

办公室的设备也体现着这一点。来之前 Alex 说这边办公室很挤,他们正打算换地方。实际上,每个人的空间感觉比我们在中国还大点。约 70 平米的开放空间,只摆了 8 张桌子,当然,桌子很大。显示器是 21 寸的,两台,而国内,通常来讲 19 寸都不多见了。

另外,办公室里除了一个设备室以外,还有一个厨房。里面有冰箱和微波炉,以及大量的各种饮料,零食,以及方便一次性餐具。我想,这也是他们胃口“大”的体现吧。

再来是人。来之前英语培训课老师 Rick 说,不要以为美国的女人都像电影上那么苗条,实际上大部分都很胖。来了以后,果不其然,不夸张的讲,我们见到的 70% 以上的女性应该都在标准体重以上;看到比较胖的男性也比较多,但比率要小得多。

总的来看,Everything is big in America,确实不假,如果要找特色,这便是和中国一处很大的不同了。

Wednesday, April 05, 2006

初到美国

休息厅里的便利商店
休息厅里的便利商店
由于在出口处没有看到 Alex,因此我拨通了他的手机。Alex 说路上很堵,他将在半个小时内到达机场,说很抱歉没能及时来接我们。看来,交通拥挤对于每个大城市来说,都是普遍的,哪怕是道路交通发达的美国。

来的时候为了以防万一,开通了我手机的国际漫游。国内用的普通的三频手机,在这边都可以用,不过要开通国际漫游。我的是中国移动全球通,保证余额 1000 元以上,然后打 1860 要求开通即可。

在等 Alex 的时候,我们在出口的大厅转了一下。
休息厅里的 Starbucks
休息厅里的 Starbucks
虽然只是一个供旅客在找到其它交通工具离开机场前稍事休息的地方,不过也有一个便利店和 Starbucks 咖啡。便利店出售各种杂志书籍,大概是方便旅客消磨时光吧。看到了各种版本各种装帧的 Da Vinci Code,这本书还真是畅销阿。Starbucks 的咖啡大概是 2-3 美元,我没有去过国内的 Starbucks,不过这个价格换算后和良木缘的价格差不多。

洛杉矶国际机场很大,根据出入的地区不同,分成了若干个区域,我们在 2 区。Alex 在 6 点多到达,除了见面时的寒暄,他就反复的说抱歉。呵呵,大概是怕我们一来就被吓坏了吧。我们说没关系,刚好有时间可以逛逛里面的便利店。

休息厅门外的车道和出租车
休息厅门外的车道和出租车
公司的地点在洛杉矶市东南约 50 英里的小城 Irvine,比较类似于成都的高新区。由于堵车的缘故,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快 8 点了。Alex 给我们一一介绍以后,我们拿出了我们走的时候,从井里带的一些中国特色的小礼品,工艺筷子,檀香扇以及脸谱挂画。外国人对这些东西一向感兴趣,这个过程也使得原本陌生的气氛一下子热络起来。

按照之前计划的,我们和整个团队一起吃晚饭。他们选了一家中餐厅,Chang's Bistro,卖的是川菜,当天晚上的主题是“成都之夜”。

哎,千里迢迢跑到美国来,没想到第一餐吃川菜。可能是主人们为了将就我们的习惯而特意安排的吧,而我们其实也早就做好了入乡随俗的习惯。

虽然就餐的习惯不同,不过菜色还是不错,不像正宗川菜那么鲜辣,感觉有些甜,不过大体还是能够分辨出是川菜的味道。只是不习惯用盘子来吃米饭,试想用筷子吃装在盘子里的盖浇饭或者炒饭有多不方便就知道了,只是好像这里似乎吃饭都不兴用碗的。入乡随俗嘛,只好忍了。

席间大家聊得很多。虽然之前 Alex 来成都,我们也一起吃了几次饭,英文没有大问题;不过这次是处在一个纯粹的英文环境中,加上环境嘈杂,给沟通还是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加上整个团队中,Alex,Xavier 来自比利时,Steven 来自加拿大,Neil 来自英国曼彻斯特,David 来自东海岸,其他都是加州本地人,各自都有各自的口音。尤其是 Xavier 的英语听起来像法语,Neil 的英式口音很重,我听力原本就不好,和他们交流常常要他们重复好几次。后来听 Alex 说,其实他们也常常搞不懂 Neil 在说什么,没听清就让他们重复,没关系的…… 不过,一直在那里 Pardon,还是让人感觉很窘阿。

我们住的地方是 Americas Best Value Inn,一个 2 星的小旅馆,位于 Lake Forest,另一个城市。听起来很奇怪吧,机场,公司和住处分别在不同的城市。这些城市都很小,都离的很近,彼此之间由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连接,中间找不到城市的边缘,可能比较类似于国内的区。实际上,从住的旅店到公司,也只有不到 10 分钟的车程,这大概是和国内很不一样的地方吧。

旅馆不大,有几栋 2 层楼围成一个圈,中间是游泳池。房间倒是还整洁干净,进门最打眼的就是那张宽大 2 米的大床。不由得想起来之前 Alex 反复强调的那句,Everything is big in America...
旅馆的游泳池 旅馆的温泉池
旅馆的游泳池和温泉

Tuesday, April 04, 2006

白令海峡

飞机上的电影还在继续,坐着始终不舒服,因此也没有睡着。

第三部没有带耳机,因为一直都在迷迷糊糊想睡又睡不着的状态,不知不觉,又看完了一部。这一部电影讲的大概是一个养赛马的世家,医好了一匹在比赛中耻骨骨折的纯种赛马,在最高级的赛马中获得冠军的故事,虽然老套,不过还是吸引人的注意,画面拍的很唯美。

浑身不自在,于是起身来活动一下筋骨。走到座位后面的窗户旁边,打开遮光板,惊奇的发现外面很亮很亮!这才意识到,由于我们是逆着时间飞,所以过的特别快。现在是北京时间半夜 2 点左右,而这里,根据荧幕上指示的位置,在白令海峡附近,已经是早上了。
窗外的冷空气在窗户上形成的冰花
窗外的冷空气在窗户上形成的冰花
眼睛过了好半天才适应外面的光线,虽然窗户很小,但是还是看到了惊艳的景色。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海,但是由于纬度很高,海上都是裂开的冰,全是白色的。一切都很清晰,完全感觉不到一万米的距离,感觉上只有几百米。荧幕上显示机外温度 -61℃,北极果然不是盖的……
白令海面上的浮冰 白令海面上的浮冰
白令海面上的浮冰
跑去叫醒了 Creaven 和 Hill,以免他们错过窗外的美丽,同时也好用相机记下了这难得一见的景色。

第四部电影已经开始了,不过下半夜的困意更加有力,终于能够小睡一会儿。醒来的时候,大概是北京时间 6 点左右,机舱内的灯已经亮起来,旅客们也都醒来了。

吃完早饭,和机舱里面起来活动筋骨的旅客们闲聊了一会儿,广播说我们快要到达洛杉矶,飞机要开始降落了。从飞机上鸟瞰洛杉矶,和我原来想象的大不相同。我以为这样的大城市一定是高楼林立,繁华耀眼,但实际上,整个区域非常平坦,在飞机上几乎看不到城市的边缘。城市被规划成一个一个的矩形,排列很整齐,还能看到交错复杂的交通网络。
从飞机上鸟瞰洛杉矶
从飞机上鸟瞰洛杉矶
从飞机上鸟瞰洛杉矶
我们在北京时间 4 号早上 8:10 分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也就是美国西部时间 3 号下午 17:10。也就是说我们是 3 号晚上 8 点起飞,3 号下午 5 点到达,时间倒流了,有趣吧……
带我们飞越太平洋的大家伙:波音-747
带我们飞越太平洋的大家伙:波音-747
本来和 Alex 说好了他回来海关口接我们,不过等我们出来的时候没有见到他。幸亏之前把手机开通了国际漫游并且记了他的手机号码,否则,刚到美国就遇到大麻烦了……

Monday, April 03, 2006

漫长旅程

成都-北京 波音 737
成都-北京 波音 737
今天是出发去美国培训的日子,飞机下午 3 点才起飞,大家约在中午 12 点半在岷江饭店附近集合。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提前这么早,不过他们说,由于不熟悉国际航班出发的流程,怕会耽误很长时间,因此尽量早点。嗯,也有道理……

事实证明,不用提前这么多。国际出发那个地方就没几个人,十几个办理登机牌的柜台也就只有 1 个在工作,只是看起来手续比较繁杂,比起普通国内的航班,在这里花费的时间大概是 3 倍。

然后就来到海关。这里人更少,只剩下我们同行的三个人而已。可以看到各种通道,但是就是不见工作人员。有一个穿制服的见我们过来,就让我们在关口等一等。20 分钟后,终于有工作人员在安检的地方准备就绪,我们也才得以通过。真是纳闷阿,原来以为这边手续麻烦,而且人会很多,因此提早出来。结果从进入机场到坐在候机厅的整个过程,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我们之外的旅客……

不过国际出发的候机厅和国内航班的不同。座位都是皮质的软座,而不是国内航班那种硬邦邦的钢架座位。国际旅客要高级些吗?还是机票贵些所以服务好些?

另外两个旅客的到来,打破了候机厅仅仅只有我们一行三个人的局面。这两个看起来是一对老夫妻,至少 70 岁了,经过寒暄,得知他们是去美国看望儿女的。不过他们的航程更长,经北京转机到洛杉矶后,还要去波士顿……唉,打心眼里佩服他们,真经得起折腾……

14:30,在静坐了 1 个多小时后,终于有工作人员开始检查我们的登机牌。幸好 Creaven 带了杂志报纸什么的可以打发之间…… 不然空坐这么久真的会让人发疯的。

我们五个人被一辆小面包车带到了飞机附近,然后通过架梯进入辅助通道,再进入飞机。而不是像其他旅客那样从候机厅直接进入辅助通道。现在我们意识到,这其实只是一趟很平常的飞往北京的班机…… 和大部分国内航班一样,波音 737……

从成都到北京,航程两个小时。正如英语培训课上 Rick 讲到的那样,两个小时对于一趟航班来讲是很紧凑的。急急忙忙的开始分发饮料点心,急急忙忙的吃喝,然后又急急忙忙的收拾,等这些忙完,差不多飞机就开始下降了。其间本来想从上空看看北京什么样,可惜睡着了。若不是飞机着陆时的颠簸,我估计还会继续睡下去。看了下时间,17:10。

在出口处有服务人员举着牌子等候我们转国际航班的 5 个人,以便把我们带到海关出境的地方。幸亏有人带路,七弯八绕走了快 20 分钟,每人带路恐怕还真难的找到。中途跟小笨熊发了短信告诉他我到北京了,不过没有时间出机场,也没有办法见面吃饭什么的了。

过了海关,剩下的就又是等待了。到了吃饭的时间,大家肚子也饿了。机场除了 StarBucks,还有一家各国风味的餐厅。要了一碗牛肉面,25 块!看起来不错,不过没什么味道,不好吃,只能算是填饱肚子了……
在机场吃的牛肉面
在机场吃的牛肉面
去洛杉矶的飞机是波音 747,果然是大多了。不知怎么的,我们一行三个人的座位分开了,一直和我们一起走的那对老夫妻也是。我是 10A 靠窗,老太太的位置是 10C,在我旁边,而老大爷的位置在 12J。我让老大爷和我换了个座位,好让他们坐一起,老两口感激的状况超出了我的预料,一直说谢谢,搞得我反而不好意思了。反正我们三个的位置也是分开的……

Creaven 和 Hill 也和旁边的旅客商量换到了一起,分别是 8B 和 8C,本来他们让我换去 8A,因为刚好是一个人。结果人家不愿意,说是要看窗外……

起飞后,电视上一直显示当前的高度、速度、机外温度,出发地以及目的地的时间。看样子,我们的路线是沿着太平洋北岸走,我原来以为是从太平洋上走直线过去。

吃完东西,快 10 点了。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 Bruce Willis 的猛片,没看到片头,不知道名字;一部是苏琪和刘烨的《美人草》。看完后,大概是 12 点多,报告说现在高度 10038 米,速度 916 km/h,机外温度 -46℃。

嗯,感觉有点困了,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