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01, 2007

GVONavi 地图中文版(南十字星)

玩《大航海时代 Online》一直在使用一个叫做 GVONavi 的小工具(截至 2008/12/12 已更新到 0.99aβ),可以通过测量技能在一张世界地图上绘制行船的轨迹以及当前航行的方向,类似于今天 GPS 的功能。有了这个功能,就能够在海中长距离航行时及早确定正确的航向,确保最短的路线了。

由于这个小工具时日本玩家开发的,因此只提供了日文版本的地图。以前有玩家发布过翻译的中文地图方便大家。现在台服版的大航海 11 月 21 日马上要更新到新的资料片《南十字星——世界周航》了,将会有新的海域、港口、上陆点以及私人岛屿开放,因此我也花了一些时间利用工具原作者发布的空白地图重新翻译制作了一份适用于新版本的中文地图,希望大家喜欢!^_^

本地图中的海域、城市以及上陆点名称均参考自巴哈大百科。为美观清晰起见,此地图中并未标出城市郊区以及上陆点内陆的信息。

GVONavi Map (cht, 20081212)
台服繁体中文版 (576K)


GVONavi Map (chs, 20090424) by 国服双线 4 服玩家“飞”
国服简体中文版 (541K, by 国服双线 4 服玩家“飞”)


GVONavi Map (chs, 20090424) by 国服双线 4 服玩家“七濑”
国服简体中文版(带有洋流风向信息) (857K, by 国服双线 4 服玩家“七濑”)

点击以上图片到 Flickr 下载到源图(4096×2048,548KB)后,放到 GVONavi 的目录下覆盖原来的 map.png,或者用多地图切换功能载入此地图即可。

如需转载或改编,请勿去掉图例下方的出处标注,另转载时请注明本站连接地址:http://blog.windia.net/gvo/ 和 GVONavi 工具的作者地址:http://www003.upp.so-net.ne.jp/mimizu/,如需转载国服简体中文带洋流风向版本,请著名原作者“七濑”的链接地址:http://nanase77.blogcn.com/,并联系原作者获得许可,谢谢!

另外,由于《南十字星》资料片台服尚未开放,因此部分地名的翻译尚需斟酌,待游戏正式更新发布后,再根据游戏中的命名更新:

新城市:ワンガヌイ(Wanganui)。新开放的位于新西兰的港口,有两种翻译:旺格努伊和旺格纽伊,本地图依照 Wikipedia 的“台湾正体”版本译作“旺格纽伊”。

新上陆点:ラパ·ヌイ西岸(Rapa-Nui)。新开放的位于南太平洋海盆东部的上陆点。Rapa-Nui 岛即今天的复活节岛,根据当地土著语言也称拉帕努伊岛。由于不敢确定在游戏背景的当时是否已经称作复活节岛,因此本地图中仍然翻译作:拉帕努伊西岸。

私人岛:サパイー島。这个地方本人没有查到对应的英文名称,因此也未能找到正式的译名。从地图位置上来看,这个岛似乎就是 Samoa 岛,通常翻译作“萨摩亚岛”。

Update on 2007/11/01:
经巴哈论坛上玩家指正,サパイー島的英文应该是 Savai'i,即萨瓦伊岛,已在图中更正。

Update on 2007/11/30:
游戏发布后,更正了几个地名:“大堡”更正为“达沃”,“贝宁”更正为“贝南”,另外原来图中的“旺格纽伊”也根据游戏中的官方名称更正为“旺格努伊”。

Update on 2008/03/03:
添加漏掉的东地中海区域港口“的黎波里”,感谢网友“幸福咖啡館”提醒。

Update on 2008/08/31:
根据台服“南十字星第三章”版本新增:
  • 大洋洲城市:平哈拉、芬瑟岛
  • 登陆点:新几内亚岛南岸

Update on 2008/12/12:
根据台服“南十字星第四章”版本新增:
  • 新增登陆点:南美西北岸
  • 新增中南美西岸城市:利马(中心城市);阿卡普尔科、瓜地马拉、通贝斯、兰巴耶克、科皮亚波、瓦尔帕莱索
  • 新增太平洋地区及南美西岸相关海域
  • 另补充遗漏东地中海城市:开罗
  • 修正私人农场位于岛屿上的具体位置:阿森松岛、圣露西亚岛、迪亚哥·嘉西亚岛

Update on 2008/12/12:
感谢国服双线 4 服玩家“飞”提供适用于国服的简体中文版地图,内容参照目前台服的“南十字星第四章”开放内容制作。

Update on 2009/04/24:
  • 由国服双线 4 服玩家“飞”提供新的国服简体中文版地图,内容参照目前国服“南十字星第四章”开放内容确认和修正。
  • 感谢国服双线 4 服玩家“七濑”提供简体中文洋流风向版本,并向他在此间付出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表示敬意!

Wednesday, October 31, 2007

Blog 恢复

由于之前所挂靠的服务器到期没有续费,所以 Blog 一度关闭。现在在朋友的帮助下,重新找了一个地方发布,目前已经恢复了。

不过由于新的服务器是 ASP 的,没有办法另外运行 Java 的 WEB 服务,因此以前写的页内评论程序就无法再使用了;回头等有空了或许会再写个 ASP 的吧。

在重新整理 Blog 的时候,顺便把模版修改了一下。现在在左边栏加了一个我在 Flickr 发布照片的连接,显示的照片是随机的。最近公司活动去了一趟毕棚沟,又照了不少照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访问这次旅行相关的两个分类:桃坪羌寨毕棚沟。关于欧洲出差的很多照片,还有很多都没有整理上传。以后有空也会陆续把巴黎剩下的部分以及瑞士的照片整理出来。

另外,在 Blog 关闭的期间,FeedBurner 被封,现在无论通过网通或者电信线路都已经无法打开 FeedBurner 的域名。由于本站的 Feed 之前也是采用 FeedBurner 烧制,为了避免有直接阅读本站 Feed 的朋友访问不到,现在只好投靠了国内的一家类似网站 FeedSky,本站的 Feed 地址改为 http://feed.windia.net。直接用浏览器访问这个地址,可以选择将这个 Feed 订阅到一些主流的阅读器。网页左边栏最下方的 Readers 图标链接,就是 FeedSky 的读者数统计。唉,又要从 0 开始了……

另外,由于本人使用 Google Home Page 以及 Google Reader 来阅读 Feed,似乎这两种方式仍然可以访问 FeedBurner 发布的内容。

Tuesday, June 12, 2007

关于照片和 Flickr

本来近期大部分的照片都放在 Flickr 上,还付费成为 Pro 用户,用以取消流量、存储空间以及功能上的限制,以便能够把欧洲之行多达 8G 的照片,以及以前精选的照片上传整理,和朋友们分享。

然而,因为某些不愉快的原因(参考月光博客《Flickr 出现状况了》),Flickr 的静态照片存储域名 farm1.static.flickr.com 以及 farm2.static.flickr.com 在国内遭到封禁,致使所有对 Flickr 上照片的引用全部失效,这也是为什么近期本站帖子的图片都无法显示的原因。

通过修改引用的主机名(将域名改为对应的 IP 地址,具体可参考这里),现在图片的引用已经可以正常显示了,但是如果大家对其它我放置在 Flickr 上的照片感兴趣,仍然需要使用代理才能看到。没有代理的话,这里有其它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用 Firefox 的朋友也可以安装 Flickr Access 这个插件来访问 Flickr。

对于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都很无奈。希望伟大的墙能够尽快息怒,使得优秀的服务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方便……

Saturday, April 14, 2007

卢浮宫 (Musée du Louvre)

沿着塞纳河北岸的 Voie Georges Pompitou 向西走,大约十分钟后,法国最伟大的艺术殿堂——卢浮宫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从这个方向走向卢浮宫,首先看到的是其最东侧的方形广场的外墙。或许没有像巴黎圣母院那样有着鬼斧神工的雕琢,但卢浮宫建筑上繁复的装饰和庞大的布局展现出了它华贵的气息和恢宏的气势。

Musee Du Louve - Gate Wall 02
方形广场外后门
Musee Du Louve - Gate Celling 01
西门门洞拱顶上的雕塑

走过最东边的后门,我们便进入了卢浮宫的方形广场。即便是门框和门洞,都展现着由能工巧匠们精心雕刻的塑像和花纹,而进入方形广场后看到的美轮美奂的建筑风格则更让人留连忘返。墙壁上的人物雕塑、拱形的窗框、层叠的石柱以及石柱顶端华丽的装饰雕塑被建筑师们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还有中楼正中间那古老的大钟,使得整个建筑群落在恢宏庄重之中又不失典雅。

Musee Du Louve - Square 03
石柱顶端的繁复雕塑
Musee Du Louve - Square 01
方形广场内建筑
Musee Du Louve - Wall Sculpture 01
墙上人物雕塑
Musee Du Louve - Square 02
建筑上的层叠石柱
Musee Du Louve - Wall Sculpture 04
方形广场角落顶上雕塑

穿过方形广场西侧的门,卢浮宫著名的玻璃金字塔毫无防备的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座于 1989 年法国大革命 200 周年纪念期间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位于卢浮宫前广场的正中央,有 Richelieu、Sully 和 Denon 三座宫殿围绕的三个方向交错排列着两大五小七个等边直角三角形的喷水池,和大玻璃金字塔刚好组成了类似于三个正方形相互嵌套的形状。而金字塔向西正对着有“小凯旋门”之称的 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 的一边,现在则成为卢浮宫博物馆的入口。

Musee Du Louve - Building 18
叙利庭院在水池中的倒影
Musee Du Louve - Others 01
水池中嬉戏的水鸟
Musee Du Louve - Building 09
“小凯旋门”
Musee Du Louve - Louis XIV 03
路易十四雕像

进入玻璃金字塔沿电梯来到卢浮宫博物馆的地下一层,这里不仅是博物馆的接待大厅,提供售票、资料发放、语音解说等服务以外,服装店、邮局、银行、书店、饮料小吃店也一应俱全,使得各地游人即使在这里待上一整天也没有问题。

走过一个走廊,可以看到倒立玻璃金字塔,在这里让人不由的想起著名的电影《达芬奇密码》中的情节。下午强烈的阳光经过玻璃金字塔的折射后,在地面投下了一道道整齐的色散,让人不由得留连忘返。

卢浮宫博物馆的门票为 8.5 欧元,比我们想象中便宜许多;和国内动辄几百的旅游景点门票比起来,作为世界艺术殿堂的卢浮宫,其“门槛”也可谓相当的平易近人了。

Musee Du Louve - Pyramid 04
玻璃金字塔及喷泉
Musee Du Louve - Main Entrence
卢浮宫入口
Musee Du Louve - Inversed Pyramid 02
地下的倒立金字塔

根据卢浮宫原有宫殿的布局,其跨度几千年的 3.5 万件藏品被分成八类的放置在 Richelieu、Sully 和 Denon 三座庭院的约六万平米的展厅中(详细信息可参考卢浮宫官方网站以及 Wikipedia)。这些展品花数天乃至一个星期的时间也未必能够全部欣赏了解,一天之内看完已经是走马观花。而可惜我们到达卢浮宫的时候已经是下午 3 点左右,离 5 点半的闭馆时间只剩两个多小时,因此也只能是管中窥豹一番了。

卢浮宫博物馆内的馆藏固然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而宫内的建筑本身也是一件件艺术价值极高的艺术品。从屋顶、到墙角、到门框、到走廊,以及一根根精雕细琢美轮美奂的石柱,没有一样会被淹没在那些世界各地艺术珍品的海洋中。

Musee Du Louve - Inner 06
屋顶金饰的墙角
Musee Du Louve - Inner 03
墙角的雕塑

尽管时间紧迫,我们还是看完了大部分的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当然也包括卢浮宫的镇宫三宝:《蒙娜丽莎》、《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以及《米罗的维纳斯》。

以下是我们所看到的一部分馆藏珍品,其中有好多都是多次在美术教科书上见到的世界名作。不过,由于绘画管不允许拍照,所以很遗憾的,这里只有雕塑作品的照片。

Musee Du Louve - Sculpture - 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 02
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Musee Du Louve - Sculpture - Venus de Milo 01
米罗的维纳斯
Musee Du Louve - Sculpture 13
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

Musee Du Louve - Sculpture - Psyche and Cupid (A. Canova)
普西莎及爱神
Musee Du Louve - Sculpture 25
沉睡中的赫尔墨芙罗狄托斯


(浏览所有卢浮宫照片)

巴黎圣母院 (Notre Dame)

走过圣路易桥(Pont Saint-Louis),我们便踏上了巴黎的心脏——西岱岛(Ile de la Citè),站在桥头的广场,著名的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作为法国地理和历史的中心,巴黎圣母院始建于 1163 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最早建造的是唱诗堂, 随后是中殿和西侧耳房, 最后总算在 1200 年建成了外立面,不过, 后部的尖塔直到 1245 年才完工。整座教堂直到 1345 年才全部建成,历时 180 多年。

圣母院在竣工后的数个世纪里, 经历了多少天灾人祸和悲剧性战争的破坏, 特别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 圣母院的外形被改变了许多。 1793 年圣母院还差点被折毁。不过, 到了 1802 年, 这里又重新成了祝圣的场所; 1804 年在这里举行了庇护七世教皇为拿破仑一世皇帝加冕的盛大典礼。可是 1871 年一场大火又几乎将教堂烧毁。

从这个方向看到的,首先是圣母院的背面,以及供奉手捧耶稣的圣母的神龛,还有一片供游人休憩,感受圣母院气势和氛围的小花园。

神龛旁的天使雕塑
神龛旁的天使雕塑
神龛中手捧耶稣的圣母
神龛中手捧耶稣的圣母
花园中圣母院全景
花园中圣母院全景

午后的阳光很强烈,晴朗的天空真的是没有一丝云彩。这样的光线并不适合拍照,却也挡不住在这里拍摄的任何一张照片向未能亲眼目睹她的人们传达其雄伟庄严的气势。神龛四周花丛中得花朵也盛开得格外艳丽,小花园的树木也被修剪得非常整齐,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树叶显得越发的绿了。

绿荫和圣母院
绿荫和圣母院
花园中的小树丛
花园中的小树丛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花园的神龛以及圣母院主体建筑后部耸立着无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尖顶,其中又以中间最大的主尖顶最为复杂,周围还围绕着一圈小尖顶。在这个主尖顶旁有一组青铜制人物雕塑,和附近另一座青铜尖顶遥相呼应。经过几百年岁月的侵蚀,青铜外已经形成了一层自然的青绿色铜锈,在尖顶林立的灰褐色丛林中,显得格外醒目。汉语里喜欢用“鬼斧神工”来形容罕见的令人惊叹的山石、精致艺术品或者建筑,意为只有鬼神才有能力创建如此精妙的事物。而对于眼前这些由知名能工巧匠们建造出来的大大小小的尖顶配合着严谨规则的支撑墙面及屋顶的飞扶壁结构,我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藻才能准确的描绘它们了。

尖顶、飞扶壁、窗框和精灵
尖顶、飞扶壁、窗框和精灵
圣母院主尖顶
圣母院主尖顶

从小花园出来,我们沿着 Rue du Cloître Notre Dame 继续向西走,从圣母院的北边绕向正面的钟楼。从侧面近看,外墙上有多扇上圆下方的窗户,而窗户顶部又被镶嵌在规则的正三角形框中。窗框上方是一排是栏杆,装饰有各种各样神态各异的禽兽、精灵以及恶魔的雕像,就像从墙上直直的伸出来一般。在这里的设计中,瓦雷里·勒·迪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他用这些众多的神魔精灵组成了一个虚幻世界。这些怪物面目神情怪异而冷峻,俯视着脚下迷蒙的城市;还有一些精灵如鸟状, 但又带着奇怪的翅膀;出现在教堂顶端的各个角落里。它们或在尖顶后面,或在栏杆边缘,若隐若现。这些石雕的小精灵们几百年来一直就这样静静地蹲在这里里,思索着它们脚下巴黎城里人们的命运。

Rue du Cloître Notre Dame 一边是巴黎圣母院,另一边则有很多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走了几步,便可以看到巴黎圣母院著名的玫瑰花图大圆窗,双面装饰有玻璃彩绘书,虽然仅仅是从外部,看不到彩绘的内容,但也能够感受到其富丽庄严的气势了。再继续向前,抬眼便可以看到高耸的钟楼的背面,明亮的光线让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钟楼塔上繁复的哥特式装饰以及雕塑。

Rue du Cloître Notre Dame
Rue du Cloître Notre Dame
北边的玫瑰花窗外部
北边的玫瑰花窗外部
钟楼塔背面
钟楼塔背面

走到路口,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圣母院正面广场上熙熙攘攘的游人,这算是我们来欧洲后,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聚集在同一个地方。走向广场,转身再抬头,圣母院那著名的钟楼塔便映入眼帘。

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壮观。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割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三个大拱门上有各种人物的浮雕,而门框上的四层阶梯状花边上也满是神态各异的人物浮雕,共有千余人物,非常细致。中央门框上雕刻的大尊雕像便是手捧圣婴的圣母。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像。1793 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 米,建于 1220-1225 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亚当和夏娃的塑像。上层是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柱,左右两侧顶上的就是塔楼。

钟楼塔正面细节
钟楼塔正面细节
钟楼塔正面全景
钟楼塔正面全景

整点的时候,钟楼传来洪亮的钟声,让人不由的想起《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那狰狞而又悲伤的面孔,以及黯然躲在钟楼上的身影。

在广场驻足了许久,慢慢的向西边的 Rue de la Citè 走去,随着我们和圣母院的距离拉大,我们终于能够用相机拍下这一对双塔完整的景象。

在西岱岛的西边和圣母院遥相呼应的是另一座教堂——圣礼拜堂(La Sainte Chapelle),也是一座哥特式建筑。不过由于在维修中,很大一部分都被遮盖了起来,我们并没有停留太久,就沿着它门前的 Boulevard du Palais 向北走,穿过 Pont au Change,来到塞纳河的北岸,然后转向西,朝着卢浮宫的方向走去。

(未完待续……)

(点击这里浏览所有照片)

Soleil Près de la Seine

已经接近中午时分,巴黎艳阳高照,不过尽管如此,走在塞纳河边,却没有觉得燥热难当。

从 Boulevard Henri IV 走上叙利桥 (Pont de Sully),我们便踏上了巴黎中央区域,塞纳河中央两个小岛其中之一,圣路易岛 (Ile Saint-Louis)。据法国的同事讲,巴黎在最先开始,仅仅只是河中央这两个小岛的范围,后来人口越来越多,才开始慢慢向外发展,然后才有今天的规模。所以,这两座岛可以算是巴黎的始祖之地了。

过了桥右拐,我们走向 Quai d'Anjou,街道一边是老旧的民居建筑(今天能够住在这里的人,估计也是城里的显赫人士吧),街边停满了各式名车;另一边则是用灰白色的石头垒砌起来的大约一米高的围栏,围栏外就是碧绿婀娜的塞纳河了。可能这个季节河水的水位不高,围栏外仍然露出了一部分河床,种在这里的树木给漫步在河边的人们带来了幽暗的树荫,伴随着不时吹来的徐徐河风,人的心情也变得舒畅、平静。

这座岛并不大,几步路我们便来到另一座桥,玛丽桥 (Pont Marie) 的桥头,左转几步路后,再沿着刚才的方向走向岛的另一边。横贯小岛东西的这条路名叫 Rue Saint-Louis en l'Ile。街道并不宽阔,大约能够刚好容下两辆轿车并排错车,街道两边则有石板铺垫的人行路,因为街道两边排满了各种很有特色的小店,手工艺品、艺术品、纪念品以及餐馆,使得整条街都布满了浓郁的巴黎浪漫气息,很值得一逛。


走出这条街达到圣路易岛的最西边,我们看到了一番热闹的景象。由于这个地方是四条街道的起点,还是连接两个中央小岛的圣路易桥 (Pont Saint-Louis) 的桥头,因此形成了一个不大的广场,由于并不允许车辆通过,而周边又有好几家不错的法式餐馆,更重要的是,站在桥头就可以看到不远处另一座小岛上巴黎圣母院雄伟的全貌,因此引得很多游人在此休息,进餐,尽情享受巴黎塞纳河畔迷人的阳光和闲逸的中午时光。


已经快是下午一点钟,但对于巴黎来讲,这才刚是开始使用午餐的时间,因此周围的餐馆看起来已经没有多少空位了。我们在正对桥头的一间餐馆坐了下来,在这个位置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桥另一头的圣母院,而耳畔还传来圣路易桥头卖艺人用小提琴演奏的古典乐曲,让人觉得巴黎的浪漫气氛已经弥漫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一上午的徒步是不小的体力负担,因此我们也少有的点齐了头餐、主菜和甜点,我分别要了干火腿,藩茄牛肉酱意大利面以及巧克力慕斯,而同事要了四季沙拉、牛排和塔。对于本地的食物,真的说要吃的舒服,自然不比在家乡;但出行在外,吃东西则自然应该换另外一种态度。点的这些东西比想象中要容易接受的多,虽然没有什么川菜崇尚的麻辣味道,但也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只是甜点甜的程度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第一次知道食物居然能够甜成这样……


顺便说一句,在法国尽管大部分餐馆都可以使用信用卡,但有的只支持本地发行的那种带有 IC 芯片的信用卡,因此为了避免尴尬和麻烦,最好还是携带足够的现金。另外,由于需要支付小费,而且不像在美国小费是直接计算在帐单里面的,在这里小费要直接将硬币放置在帐单的小碟子里,因此带一些现金以及零钱是必要的。

吃过午饭后,我们走向圣路易桥,桥上先前在演奏古典乐曲的那位艺人已经放下了手中的小提琴,像轮番表演一般,把时间交给了桥中央另一位 One-Man-Band,演奏着带有美国乡村风味的音乐,还有一首 Michael Jackson 也翻唱过的(忘了原唱是谁)Come Together。我们驻足欣赏了一会儿,同事很是感兴趣,走上前去和艺人攀谈了许久,还掏了 25 欧元买了他两张 CD。或许此刻重要的并不是 CD 本身的价值,而是欣赏者自身的感受以及在这特殊情景特殊时刻特殊地点背后的纪念意义吧。

(未完待续……)

(点击这里浏览所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