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2008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方案揭晓了,当时没看,今天看电视才知道的。之前想着反正逃不出什么大熊猫、藏羚羊、中国龙什么的,没有太关注,所以看到了结果也没有太意外。刚刚看到的时候,也和附和着大家对这个方案表示鄙夷,尤其是听到五个福娃 (Friendlies) 的名字是为了配合“北京欢迎你”的口号时,更是觉得没有语言。
晚上的时候,新闻台的“面对面”栏目访问的是这套方案的总设计师韩美林,讲了一些经过和相关的背景,这会儿坐下来把相关的信息翻出来看了一下,觉得其实也没那么糟,刨开那些硬扯上的说辞,总的来讲,还是可以接受的。

设计方案发表后,公众媒体是一片叫好的声音:各地群众争相购买相关纪念品,非常支持,说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小朋友们喜欢得不得了;奥组委和各方官员们非常满意;海外人士表示赞赏;奥委会主席更是说触动了他得心,也触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然而,我听到的口头意见,论坛上的评论,还有 blogger 们的文章,则基本上是骂声一片……
诚然,公众媒体的报道,需要有一定的导向目的,全挑好的说,这很正常;网上网下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这也是健康文化氛围的一种表现;只不过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我们总要以一种挑剔的眼光来看问题呢?
记得当年
奥运会会徽的设计方案发布时,也是骂声一片,有的说老土,有的说不知道什么玩意儿,有的说中国人越来越没创意,还有的说奥运会看来要砸。现在呢,用了这么久,看起来还是不错吧,从和各种各样奥运合作品牌的并列来看,也没觉得太煞风景吧。我们一定跳出来说人家的设计方案老土没创意,就能体现出自己时尚有创意吗?
在
Blogger Search 里搜了一下,关于“奥运会吉祥物”的 blog 帖子已经有 2000 多个,随便翻看了一下,大多数只是对新闻图片的摘抄和转贴,少数有评论的帖子里面,大部分都是持反面意见的。主要有这么几种:
为了平衡各方面势力,求全之下的无奈选择。
为了“平衡”我想不假,但说“无奈”也未必。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地域广、民族多的国家,东北、江南、西北、西南各地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异,要设计出一套方案来兼顾全国各地各种层次的人民的利益和口味,这本来就是一件难上加难甚至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套五个有整体连贯意义但各自又来自不同地域的吉祥物,是为了解决以上矛盾最好的方案。毕竟 2008 奥运会是世界人民的奥运会,不是北京人民的奥运会。中国是第一次举办,本身这就是一个争取了多年的极其难得的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华风貌的机会,所以兼顾各方利益,融合成一个整体,这原本就是一个必然的方向。数目上确实是历届奥运会最多的,但谁也没有规定说越少越好吧。
老土、和国际流行趋势脱轨、做作。
什么叫老土,什么叫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人民都很崇尚的东西。在这套吉祥物中融入中国的传统,我觉得是一个很基本的思路。如果跟着所谓的国际流行潮流,整出一套抽象的图案,估计会有更多的人骂说我们丢掉了老祖宗五千年传下来的精髓。觉得它土,做作,是因为我们对传统的东西太了解看得太多了,所以对外来的东西总感觉耳目一新创意无限。反过来看一下,悉尼的那些动物都是被他们国家翻来倒去利用的,拿来做奥运会吉祥物会不会土?雅典本来就是一个盛产神话的地方,用神的名字来命名吉祥物,岂不是土得掉渣(试想一下我们的吉祥物如果叫“太上老君”、“太白金星”)?所以土不土,时不时尚,只是个相对的看法。历届奥运会,哪个吉祥物不是费尽心机的要体现举办国的本土文化?我们有那么悠久的历史那么深的文化底蕴,为什么不拿来用?
其实我觉得这次奥组委在吉祥物上还是下了很多功夫的,虽然骂声很多,但总归是向北京奥运,向世界交了一份还算不错的答卷。其实,不管设计成什么样子,都会有人跳出来骂的,所谓众口难调,要大家都满意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过,我们作为“大家”的一份子,可不可以宽容一点,大度一点,积极一点?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在这里和稀泥,但我确实觉得这次的吉祥物方案,虽然不至于让人耳目一新,但绝对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分开来看,每个都个性十足,
巨蟹贝贝水灵秀丽、
金牛晶晶憨态可鞠、
狮子欢欢大气稳健、
白羊迎迎活泼机敏、
天秤妮妮优雅亲切。全部融合起来,又能和奥运五环、中国水墨、年画、阴阳五行挂钩,有很强的延展性,而且从那一套“
我们的小运动健将”图片来看,运用到各个具体的项目中去,也是得心应手,可爱得不得了。
我反正是已经收集了所有相关得图片,我喜欢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