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飞机航班.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飞机航班. Show all posts

Monday, April 06, 2009

行李超重

3 月 31 日坐东航的航班回国,下午 13:40 的飞机。由于帮同事朋友们带了不少东西,另外也还要带工作用的十多二十部手机以及一台 Mac Mini 电脑,加上 Erlang 培训时发的书、资料以及书包,东西已经远远多于一个月前来时的行李,不得已另外买了一个中号的行李箱,花了近四个小时才把所有的东西打包整理好,另外提前一天就预约好出租车第二天上午 9:40 来接我,以防坐 RER 火车因携带两个大行李在途中进出车站出现问题耽误行程。

在我的精心安排下,不到 11 点就到了巴黎戴高乐机场,到印象中的 Terminal 2B 去办退税。到了柜台前,却发现已经排了一大批人,看起来是来自中国北方的一个旅行团,导游像教小学生一样,给团员讲解准备护照、哪张递进窗口,哪张自己留着…… 无奈,只有排在他们后面等。

大约 20 分钟后,他们终于办完轮到我。可是官员却惊讶的问我,你直接回中国?我说,是啊没错。她说你的航班不是这个 Terminal,应该到你航班所在的 Terminal 去办退税。于是我灰头土脸的去问咨讯柜台,被告知航班在 Terminal 2F。我这才想起来,两年前在这里办退税时,航班是去苏黎世的。

花了大概又 20 分钟步行到 Terminal 2F,找到了对应的退税柜台,那官员不会英文,看了下退税单,然后一边说了句什么,一边用两只手指指着自己的双眼。我愣了半天才听明白她说的是:Louis Vuitton。别的不感兴趣却偏要看 LV 的钱包,只好用上吃奶的力气,把无比沉重的行李箱从手推车上取下来,打开来看了又放回去……

办完退税 Check-in,问题来了。只能带 30KG 的行李,而我两件行李一个 24 KG,一个 40KG,显然是超重了。记得以前也超重过一次,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和蔼大妈说这次就算了,以后要注意重量,估计那次超得不错,而这次超过了两倍还多,估计是没那么容易蒙混过关,当然这也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反正就是加钱嘛。

柜台小姐很客气的跟我说,按照规定,每超重一公斤要另收 46 欧元,现在超重了 34 公斤,一共是 1572 欧元,您确定吗?
她的语气带着几分坚定,显然她也觉得这太荒谬了,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可能因为行李超重而另掏一份比来回机票本身还贵的费用。且不谈这是否合理,公司是不是给报销,就算我愿意掏我现在现金加信用卡也掏不出这么多了。

可是话虽这么说,总不能把行李扔了吧,那里面的东西价值也远远超过 1572 欧元啊。我问她,我能不能把其中一个作为手持行李带上飞机,只托运其中一个?她说没有办法,因为任何一个都太大而且太重。于是我就彻底没办法了。

柜台小姐倒很轻松,显然这不是她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了。她告诉我,可以到楼下找一个叫做 Baggage du Monde 的柜台,他们承接行李运送服务,价格比这里超重要便宜很多。

听了她这一席话,好像看到天使翅膀从她身后展开来,闪耀着圣洁的光芒。您可真是我的救星啊,有这方法该早点告诉我啊,我差点以为我得找个垃圾桶,打开行李开始一件件计算每件东西到底是扔划算还是留划算了……

刚准备走,她又叫住我,说现在已经 12:20 了,而你的航班是 13:40,你得动作快,最好在 40 分钟内回来……

到机场最底层找到了这家物流公司,价格确实便宜多了,大概每公斤 5 欧元,但另外要收税以及包装费,我托运了其中较重的 40KG 的行李,一共是 299 欧元。虽然也是比我想象中贵很多,但至少我现在给得起了,说起报账也不至于那么离谱。

终于在 13:00 前回到 Check-in 柜台,那天使般的柜台小姐看到我,直接示意我不用排队到她台前,迅速的帮我打印了登机牌,还特意告诉我,行李直接到成都拿就好了。她也不忘问我,你托运另外那个行李花了多少钱,我说 299,她笑了笑,说:Ah! That's better. 我心想您还真客气,这哪是 better 啊,简直就是 much much better。不过事后证明,因为航班没有共享航班号,行李必须在上海转机时领取。我也是吃了去年的亏,多了个心眼在上海转机时问了一句,不然又麻烦大了…… 所以从国外回来,尤其是搭乘国内航班时,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他们说的行李直达目的地的说法,一定要在转机的时候问清楚,尤其尤其是从法国回来……

托 Baggage du Monde 办的行李周六到了成都,通过单号在网上可以查,但必须亲自到双流机场货运中心领取。可麻烦的是周六正逢清明节假期,成都海关不上班,没有办法办理报关查验手续,星期一又跑了一次才拿到,两次跑机场出租车都花了 200。幸亏当时留了个心眼,行李内容填的“书籍和个人电脑”,不然搞不好收关税又要多出一笔。

经过这次教训,以后一定会格外注意行李超重问题了。不然不仅代价昂贵,而且过程也很麻烦。

最后,需要解释一下。这篇日志写于五月底,回来都快两个月了。一直在写之前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忙没有时间处理照片,同时又希望拍照游览发生的时间和日志的时间对应起来。但同时,这又造成各自动通知系统以及搜索引擎都认为是两个月前的帖子。所以发了这篇以后,三月底巴塞罗纳、罗马的游记和照片会在处理完以后按写日志的时间发布,以便大家能够通过 RSS Feed、Live Profile 等途径及时获得更新。

Monday, March 02, 2009

三顾巴黎

乘坐东航的航班,今天早上安全抵达了巴黎,这已经是第三次来巴黎出差了。


和前年一样,东航的航班是在欧洲东部时间凌晨五点半到达;和前年不一样的是,上次要继续转机去哥本哈根,而这次则直接坐出租车前往预订好的住处。

和去年一样,这次公司订的仍然是 Citadines 公寓旅馆;和去年不一样的是,上次在蒙马特区,紧临红磨坊,而这次则在 Les Halles 附近,15分钟内即可步行到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圣母院和卢浮宫……

在旅馆里安顿好,已经将近 9 点了,上网跟同事朋友们打了个招呼,就迫不及待的去洗了个热水澡,小睡了一下——飞机上一夜没怎么睡,实在是身心疲惫。

差不多中午的时候,和同事出门在周围打探了一下,想先买张地铁的月票。因为我去年自己在自动售票机上买过三次周票,便自告奋勇去操作,可是找了半天都没找到正确的选项,换了好多个地铁站都没有,无奈之下到售票窗口询问,在自己只能说几个法语单词,对方只能说几个英文单词的情况下,终于尴尬的搞明白,原来那种周票和月票已经取消了,现在全部换成了那种带 IC 芯片的射频卡。语言不通真是寸步难行啊,早知道之前就好好学法语了……


前年来巴黎的时候,和同事在圣路易岛和西岱岛相连的桥头吃过很舒服的一顿午餐,买完车票刚好在那附近,于是我们又去了那里,在上次去的那家餐馆对面吃了午餐。

这家餐馆名字没什么创意:La Brasserie de l'Isle Saint Louis(圣路易岛酒家?),不过菜色倒还不错,所以能开在这样口岸的位置,也不是盖的。由于实在是很难搞懂法语的菜单,除了沙拉以外,我们点的两道菜都是侍者推荐的。


同事点的是用西红柿、坚果和洋葱做的粥状物,加上了香肠和腊肉,据说味道很不错。我点的是小牛肉加上蘑菇汁,比起同事那道菜,这个要更合我胃口。同事说这个对于他来讲太淡了,对于我来讲,味道淡好过酸酸的…… 虽说法国美食闻名天下,但是说实话,如果看不懂菜单,点到的东西只要不是难以下咽,已经是万幸了……


飞机上不但没有睡好,更没吃好,因此我们吃完后特地又要了巧克力慕斯。这个合胃口,因为这是菜单上所有甜点里面唯一看懂的一道……

下午在公司已经很困了,晚上出地铁站差点迷路,还好手机上的 Google Maps 救了我们。不想再花费心思去研究菜单了,于是就在旅馆旁边的 Pizza Hut 解决了晚餐。烤鸡翅不错,因为是辣的,在巴黎这太难得了……

Thursday, June 26, 2008

君は日本人ですか

从巴黎到北京的航班上,我的位置是靠走道的 35C,我在位置上往行李架上放包的时候,来了位看起来大概 30 来岁的看起来像中国人的女士,站在我旁边不吭声,我就问她是不是 35A,她还是不吭声,把登机牌上的号码给我看,就是 35A。于是我说了声不好意思然后挪到走道上让她进。

等她坐下后,就不声不响拿出本书开始看,我撇了一眼,文字是自右向左自上而下排版的,赫然是日文。啊,原来是日本人啊,难怪我用中文问她不吭声。

我想飞机上的其他人一定也把她当作中国人了,比如空姐。发饮料时,空姐用中文问她喝什么,她一脸茫然,空姐马上改用英文;发餐时换了另一位空姐,用中文问她吃什么,她又一脸茫然,这个空姐比较迟钝一点,用中文又问了一遍,于是我插了句嘴,对空姐说可能是日本人。于是空姐终于明白过来改用英文。

心想大学时学过点日语,好像几句简单的还是可以,于是我就试着用日语问她:“君は日本人ですか?”她先是一愣,然后用日本人那种特有的点头方式笑着说:“はい、はい、日本人です!”我跟她说我会非常少的一点点日语,然后她接着用日语问了我两个问题,可怜我一句都没听明白,不过我还是猜到她要问什么,哈哈。改用英文后,确认了她问的就是在哪里学的日语以及去过日本没有。

这时我发现,这么多年不用,学的那一点点基本上也都还给老师了,于是只有改用英文作答。后来我细想了一下,其实这两个问题我都能够用日语回答的,呵呵,可是当时只觉得英文在嘴边上,而日语要拼拼凑凑好一阵才行。

后来我又问她怎么一个人旅行,她说她来探望住在巴黎的朋友。于是我和她攀谈起来,她说她在巴黎待了大概十天,当我问到她去了巴黎哪些地方,她面带难色,确实,那些地方很难用非母语来描述……

接下来我也找不到话题,而她似乎英语困难,并没有觉得这是个有趣的交谈,也没有接话。本来想和她聊聊打发时间,没想到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我原本其实是比较内向的人,很少主动跟人搭讪,因此也很不擅长没话找话调动人的聊天积极性;只有遇到对方也话比较多的时候才聊得起来……

或许我真该好好学下日语…… 以及法语?

Wednesday, June 25, 2008

I Can Hardly Say "Yes"

去欧洲出差可以借机观光,这原本不错,可是长途的航班却让人吃不消。

从巴黎回成都依然和去的时候一样从北京转机。国航的航班和上次经上海回成都的东航航班不一样,这次是在戴高乐机场(CDG)的 Terminal 1。20:20 的飞机,我大概 18:20 就到了机场,以防海关和安检排队耽误时间。实际上还好,人不是特别多,只是 Check-in 以及托运行李的时候等了大概半小时。轮到我时发现柜台上有一张用中文写的纸,上面说请经北京中转到国内其它城市的旅客在北京提取行李,并重新托运。这和我之前的经历不太一样,因为之前一直是中转机场不用提取行李,到成都提取就可以了。办票柜台的女士也是照常给了我两张登机牌,一张是巴黎到北京,另一张是北京到成都,于是我特地问了一下是不是这样到北京时就可以不用领行李了。那女士带着迷人的职业微笑很肯定的对我说,是的先生,您到终点成都领取就可以了。于是我开开心心的托运了行李,拿了两张登机牌,就去安检了。

航班按照正常时间 19:40 左右就开始登机,可是过了 20:30 还没起飞。这时机舱内广播说因等待一部分旅客登机延迟起飞。多么奇怪的理由啊,旁边的空姐解释说,是因为有一个上海籍的旅游团买的是从巴黎到上海的机票,而这个航班是到北京的,因此拒绝登机,目前正在做解释工作…… 我纳闷怎么会出这种问题,买票的时候航班是不是要中转,难道不是一开始说好的吗?不过似乎有关人员最后还是解决了问题,大概 21:00 左右,终于起飞了,这时已经晚点了四十分钟。不过还好,后一个回成都的航班相隔将近四个小时,不会出问题的。

欧洲中部时间星期一早上 6:30 飞机终于降落在北京,也就是北京时间中午 12:30。要是再不降落,我想我会抓狂强行从飞机上跳下去的……

经过行李区时,我心想是不是要去看一下确认。但是看到那边拥挤的人群,加上我自己又困又饿,心想既然说了不用领行李那就不管了。

下午四点的飞机,我一点多就办完了所有手续坐在登机口前等着了。实在太困了,我居然就趴在椅背上睡着了。醒过来的时候是三点多,三点半准时登机后,飞机半天不起飞。

16:30,通知说航空管制,要继续等待起飞命令……

17:00,说目前仍然航空管制,我们的飞机排在起飞的第 15 位……

18:00,飞机终于启动了,滑行了一阵,又停了……

18:30,说我们目前排在第 4 位……

18:50,终于轮到我们起飞了。此时我们已经在飞机上坐了近三个小时,本来 18:30 就该在成都降落的。

虽然晚点了三个小时,不过飞行还算顺利,21:10 分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

等行李的时候,看到一个很像我的箱子,仔细辨认发现不是我的。这时就有种不祥的预感。随着相同的行李转了一圈又一圈,等行李的人越来越少,我终于意识到我的行李应该是丢了,至少肯定没有跟随这个航班一起到成都。

到机场的行李问讯处填了表,工作人员告诉我无论航空公司的人说什么,现在经北京首都机场入境,一定要自己领取行李过海关后再托运搭乘中转航班……不过又安慰我说,有消息会立即通知我,而且会根据我留的地址送到家里,一般不会丢的。

话虽如此,可除了那些重要的东西在箱子里以外,还有我的家门钥匙啊,没箱子我怎么进门啊?公司里我放了把备用钥匙,可是这个时候能找得到人开门吗?

我在出租车上一边往公司赶,一边打电话给所有有可能开公司门的人,结果如我做的最坏打算,联系不到。不过不死心的我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到了公司上了楼,发现居然还有人在加班。于是我“幸运”地进了公司拿了我地备用钥匙,终于进了家门,此时已经是 23:30 了。

第二天给法国公司那边发邮件说我到了,第三天又开电话会,他们问回来一路上还顺利吗?我苦笑着回答说:

“I can hardly say yes...”

Thursday, April 12, 2007

北欧小镇

从巴黎出发,两个小时后,我们于中午 12:30 到达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机场,不过我们的目的地是在厄勒海峡另一边和哥本哈根隔海相忘的瑞典小镇 Lund,因此很可惜我们没能有机会去领略一下这个童话故乡的风采。

Flight-CDG-CPH
湛蓝的天空和往来如织的航班
Copenhagen 06
从飞机上看到哥市海面的风力发电机
Copenhagen 03
飞机上鸟瞰哥本哈根
Copenhagen 04
哥本哈根港口不远处的小岛

从哥本哈根乘出租车,大约 40 分钟后,我们到达了 Lund 市。我们所住的 First Hotel 倒是很切合其广告语:First hotel is your home in Lund。房间不大,但是家居很实用,典型的 IKEA 风格。在仅仅十多平米的空间内,甚至包括了一个隐藏在壁橱中厨房。我的房间号也是相当的别致——214。另外,在接待台后面,房间走廊外,有大概几十平米的休闲区域,既可以在这里读书看报享受下午茶时光,同时这里也是早上享用早餐的地方。我们来这里有要务在身,断然没有下午茶的时间了,因此主要是在这里吃早饭。不过,由于去客户那里之前同事之间需要先相互熟悉并交换情况,这里也变成了我们临时的会议室。相比起公司的会议室来说,下午温暖阳光下伴着啤酒饮料的会议室,显然是要惬意许多。

First Hotel - Lund 01
First Hotel 房间一角
First Hotel - Fireplace
休闲区的炉火

First Hotel 离 Lund 的市中心步行仅需 10 分钟;工作之余,我们大部分的闲暇时光都是在 Lund 小镇上的广场附近度过的。

从 First Hotel 到 Lund 市中心的公路两旁,有很多别墅或者小楼,每一栋都很别致。也有掩映在树丛中的豪宅…… 虽然这里可以说是到欧洲后的第一站,除此之外还没有真正见识欧洲别的地方,但也已经能够感受到欧洲和美国截然的不同。在小镇上,有一个广场,中间大概现在被用作一个临时的停车场,四周有一些小商店、花店、超市、酒吧和吃饭的地方。

Lund 02
掩映在树丛中的豪宅
Lund 06
广场的路灯和树木

工作结束之后,我们一行人先到一家酒馆喝酒闲聊,既聊当前工作的挑战,也聊各自的生活,话题海阔天空。看着斜射的夕阳,感觉一切都很恬静,好像这个地方原本就与世无争。

Lund 25
小镇上石块铺成的道路
Lund 24
小镇街景
Lund 32
街灯

小镇的居民彼此之间也很亲切,很有礼貌。离开成都的时候疏忽忘了带记事本,由于第二天的工作必须要用到,所以趁大家闲聊我和同事在广场溜达之际,在广场旁的一个小杂货店赶快找一个记事本。出发之前我们有兑换一些欧元的现金以防不时之需,但是只有 50 和 100 的整钞。那个笔记本大约 25 瑞典克朗,约为 3 欧元,我拿了一张 50 欧元的整钞给老板,老板很细心的找了 400 多瑞典克朗给我,我原本认为瑞典属于欧盟国家,理所当然应该通用欧元,老板却告诉我说他只有瑞典克朗,而且以为我拿大钞给他是想兑换成克朗零钞,我这才知道老板的良苦用心。由于在瑞典我们几乎不会自己用现金,出了瑞典,瑞典克朗也就无用武之地,因此拿着 400 多瑞典克朗实在不是件聪明的事情,于是我找同事借了一张 5 欧元的小钞给老板。这位老板反倒还道歉说,不好意思我以为你需要零钱。虽然并不一定所有瑞典人都如此善良,如此为他人着想,但是在我心目中,这位小杂货铺的年轻老板已经代表了所有的瑞典人。

Square in Lund
广场一角
Lund 11
广场一角
Lund 14
广场一角

喝酒聊天到大约 8 点,我们换到一家叫做 Cafe FINN 的餐馆吃饭。和美国的汉堡快餐文化不同,这里哪怕是最简单的一顿饭,也要点足头餐、主菜以及饮品,甜点则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取。一边享受美食,一边继续海阔天空的聊着。尽管刚刚换到外语的环境,而且尚未能够适应来自欧洲各地的同事们的口音,他们讲的内容只能猜个大概,但是也并不妨碍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从 8 点开始,直到快 11 点才吃完。由此便可看出欧洲人这种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与美国的不同。

The Bar in the Restaurant
Cafe FINN 餐馆的吧台
Lund 18
沙拉和水果
Lund 35
头餐
Lund 20
主餐牛排

在 Lund 只待了两天,但是相比三明治、汉堡包和匹萨的美国,我更喜欢这个充满了欧洲小镇风情的 Lund,同时也更加期待接下来的巴黎和苏黎士之行。

(点击这里查看所有照片)

Wednesday, April 11, 2007

更漫长的旅程

上次去 Los Angeles,经过北京首都机场中转,整个过程长达 16 个小时,而这次去巴黎的中转机场,是方向完全相反的上海浦东机场,加上到巴黎后还要立即换另一个航班去北欧,整个过程将长达 24 个小时,这真的是一个莫大的考验。

18:00 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到上海的航班大概 2 个半小时,因此快 9 点的样子到达上海浦东机场。给土豪辛发了个短信,不过大概也不能指望他到机场来给我送吃的了,嘿嘿。去巴黎的航班 23:55 起飞,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还是早早的通过了安检,在候机大厅无所事事。晚餐在飞机上吃的不冷不热,于是找了家快餐厅,和同事一人要了一碗面,味道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价格倒是不菲,RMB 58…… 机场没有 WIFI,不能上网,于是坐在快餐店里拿出笔记本来玩游戏。面你都卖我 58 一碗,怎么也要用一下你的电源插座吧……

Shanghai Putong Airport 02
上海浦东机场候机厅
Flight Panel Shanghai to Paris
航班指示牌


飞机倒是很准时,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是空客 A340,感觉内部没有波音 747 宽敞,不过惊奇的发现椅背上有电源插座,只可惜是欧洲标准。同事带的转接插头插不进去,我的转接头在托运的行李箱里,没办法,干瞪眼。

没有电源,笔记本电脑只能支持大约三个小时。看了一部《The Devil Wears Prada》,以及半部梁朝伟的《暗花》,于是就弱电强制休眠了,而我也一样该休眠一下了。不过这座位坐着实在是不舒服,始终找不到个合适的姿势能够让我小睡一下,于是始终都在半睡半醒之间……

北京时间中午 12 点半,也就是法国当地时间早上 6 点半,我们终于横穿整个欧亚大陆,降落在了法兰西的首都,浪漫之都巴黎的土地上。如果飞机上的这个晚上能够睡个好觉的话,是非常难得的,因为从半夜 12 点开始睡 12 个小时,醒来却是凌晨 6 点,有充足的时间从床上慢慢的懒懒的爬起来;可惜,是在飞机上,熬了漫长的 12 个小时,实际上却只过了 6 个小时。接下来至少还要有 15-16 个小时才有觉睡,唉……

不过说实话,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由于新鲜感的缘故,人其实是感觉不到困的。巴黎的空气,闻起来和 LA 有些不同,不过基本上很类似,至少在这两者的机场里,和在北京以及上海机场时闻到的味道很不同。

我和同事急切的想找个地方上网,但是貌似整个巴黎戴高乐机场都没有一个免费的 WIFI 连接点。我们找了个地方喝点东西,也未能成功的连接到 Internet;加上我的手机莫明其妙的找不到网络——事实上在出发之前已经打电话到 10086 开通了国际漫游——因此无法和家人联系,无法和在中国的同事联系,最关键的是——无法和约好在戴高乐机场会合的从未谋面法国同事联系。感觉好像突然一下子回到了中世纪……

Flight from Shanghai to Paris
A340 上海-巴黎
Cafe in Paris Airport
巴黎戴高乐机场的咖啡

沮丧之余,只好自己想办法找到下一班去北欧的飞机的入口再说。我们在 Terminal 2 到达,下一个航班在 Terminal 3 出发,同事之前跟我们说两者之间很远,需要坐 bus。我们顺着机场的标记走了快半个小时,来到一个轻轨电车的站台,坐了 3 站后又走了一阵,终于来到了 Terminal 3 的大厅,Check-in 并且托运行李后,已经是 8 点 40 了。和法国同事约好是 7 点 50 在 Terminal 2 的大厅碰头,如果 8:10 还没联系上则我们自己 Check-in,此时此刻,我想,全世界一定都以为我们两个走丢了……而我们其实也很想联系,于是我们尝试去用机场的共用电话,若干分钟,未果……之前我们得到的对这位同事外貌的描述是 a tall blond guy,可是放眼望去,到处都是 tall blond guy,正在一筹莫展之际,a tall blond guy 穿着半商务半休闲的黑色外套,提着貌似装有笔记本电脑的手提包经过我们正在尝试的公用电话,对我们上下打量,并作欲言又止状。我猜多半是他了,于是主动询问,果然就是他……

唉,在没有动用任何现代通信工具的情况下,我们能在这个从未来过的旅客往来如织的偌大的戴高乐机场里面和一个从未谋面的法国同事会合,实在还是不简单啊。

于是通过他的手机,我们终于联系到了中国的同事。他们果然以为我们出了什么意外。其实,出意外的不是我们,而是该死的中国移动…… 不过不管怎么说,联系到了就好,除了点小岔子,但最后还是皆大欢喜了。我们终于一同再次等上了去北欧另一个城市的航班。等到再次降落的时候,我们这个旅程已经持续了 24 个小时……

点击这里浏览所有照片。)

Tuesday, April 04, 2006

白令海峡

飞机上的电影还在继续,坐着始终不舒服,因此也没有睡着。

第三部没有带耳机,因为一直都在迷迷糊糊想睡又睡不着的状态,不知不觉,又看完了一部。这一部电影讲的大概是一个养赛马的世家,医好了一匹在比赛中耻骨骨折的纯种赛马,在最高级的赛马中获得冠军的故事,虽然老套,不过还是吸引人的注意,画面拍的很唯美。

浑身不自在,于是起身来活动一下筋骨。走到座位后面的窗户旁边,打开遮光板,惊奇的发现外面很亮很亮!这才意识到,由于我们是逆着时间飞,所以过的特别快。现在是北京时间半夜 2 点左右,而这里,根据荧幕上指示的位置,在白令海峡附近,已经是早上了。
窗外的冷空气在窗户上形成的冰花
窗外的冷空气在窗户上形成的冰花
眼睛过了好半天才适应外面的光线,虽然窗户很小,但是还是看到了惊艳的景色。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海,但是由于纬度很高,海上都是裂开的冰,全是白色的。一切都很清晰,完全感觉不到一万米的距离,感觉上只有几百米。荧幕上显示机外温度 -61℃,北极果然不是盖的……
白令海面上的浮冰 白令海面上的浮冰
白令海面上的浮冰
跑去叫醒了 Creaven 和 Hill,以免他们错过窗外的美丽,同时也好用相机记下了这难得一见的景色。

第四部电影已经开始了,不过下半夜的困意更加有力,终于能够小睡一会儿。醒来的时候,大概是北京时间 6 点左右,机舱内的灯已经亮起来,旅客们也都醒来了。

吃完早饭,和机舱里面起来活动筋骨的旅客们闲聊了一会儿,广播说我们快要到达洛杉矶,飞机要开始降落了。从飞机上鸟瞰洛杉矶,和我原来想象的大不相同。我以为这样的大城市一定是高楼林立,繁华耀眼,但实际上,整个区域非常平坦,在飞机上几乎看不到城市的边缘。城市被规划成一个一个的矩形,排列很整齐,还能看到交错复杂的交通网络。
从飞机上鸟瞰洛杉矶
从飞机上鸟瞰洛杉矶
从飞机上鸟瞰洛杉矶
我们在北京时间 4 号早上 8:10 分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也就是美国西部时间 3 号下午 17:10。也就是说我们是 3 号晚上 8 点起飞,3 号下午 5 点到达,时间倒流了,有趣吧……
带我们飞越太平洋的大家伙:波音-747
带我们飞越太平洋的大家伙:波音-747
本来和 Alex 说好了他回来海关口接我们,不过等我们出来的时候没有见到他。幸亏之前把手机开通了国际漫游并且记了他的手机号码,否则,刚到美国就遇到大麻烦了……

Monday, April 03, 2006

漫长旅程

成都-北京 波音 737
成都-北京 波音 737
今天是出发去美国培训的日子,飞机下午 3 点才起飞,大家约在中午 12 点半在岷江饭店附近集合。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提前这么早,不过他们说,由于不熟悉国际航班出发的流程,怕会耽误很长时间,因此尽量早点。嗯,也有道理……

事实证明,不用提前这么多。国际出发那个地方就没几个人,十几个办理登机牌的柜台也就只有 1 个在工作,只是看起来手续比较繁杂,比起普通国内的航班,在这里花费的时间大概是 3 倍。

然后就来到海关。这里人更少,只剩下我们同行的三个人而已。可以看到各种通道,但是就是不见工作人员。有一个穿制服的见我们过来,就让我们在关口等一等。20 分钟后,终于有工作人员在安检的地方准备就绪,我们也才得以通过。真是纳闷阿,原来以为这边手续麻烦,而且人会很多,因此提早出来。结果从进入机场到坐在候机厅的整个过程,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我们之外的旅客……

不过国际出发的候机厅和国内航班的不同。座位都是皮质的软座,而不是国内航班那种硬邦邦的钢架座位。国际旅客要高级些吗?还是机票贵些所以服务好些?

另外两个旅客的到来,打破了候机厅仅仅只有我们一行三个人的局面。这两个看起来是一对老夫妻,至少 70 岁了,经过寒暄,得知他们是去美国看望儿女的。不过他们的航程更长,经北京转机到洛杉矶后,还要去波士顿……唉,打心眼里佩服他们,真经得起折腾……

14:30,在静坐了 1 个多小时后,终于有工作人员开始检查我们的登机牌。幸好 Creaven 带了杂志报纸什么的可以打发之间…… 不然空坐这么久真的会让人发疯的。

我们五个人被一辆小面包车带到了飞机附近,然后通过架梯进入辅助通道,再进入飞机。而不是像其他旅客那样从候机厅直接进入辅助通道。现在我们意识到,这其实只是一趟很平常的飞往北京的班机…… 和大部分国内航班一样,波音 737……

从成都到北京,航程两个小时。正如英语培训课上 Rick 讲到的那样,两个小时对于一趟航班来讲是很紧凑的。急急忙忙的开始分发饮料点心,急急忙忙的吃喝,然后又急急忙忙的收拾,等这些忙完,差不多飞机就开始下降了。其间本来想从上空看看北京什么样,可惜睡着了。若不是飞机着陆时的颠簸,我估计还会继续睡下去。看了下时间,17:10。

在出口处有服务人员举着牌子等候我们转国际航班的 5 个人,以便把我们带到海关出境的地方。幸亏有人带路,七弯八绕走了快 20 分钟,每人带路恐怕还真难的找到。中途跟小笨熊发了短信告诉他我到北京了,不过没有时间出机场,也没有办法见面吃饭什么的了。

过了海关,剩下的就又是等待了。到了吃饭的时间,大家肚子也饿了。机场除了 StarBucks,还有一家各国风味的餐厅。要了一碗牛肉面,25 块!看起来不错,不过没什么味道,不好吃,只能算是填饱肚子了……
在机场吃的牛肉面
在机场吃的牛肉面
去洛杉矶的飞机是波音 747,果然是大多了。不知怎么的,我们一行三个人的座位分开了,一直和我们一起走的那对老夫妻也是。我是 10A 靠窗,老太太的位置是 10C,在我旁边,而老大爷的位置在 12J。我让老大爷和我换了个座位,好让他们坐一起,老两口感激的状况超出了我的预料,一直说谢谢,搞得我反而不好意思了。反正我们三个的位置也是分开的……

Creaven 和 Hill 也和旁边的旅客商量换到了一起,分别是 8B 和 8C,本来他们让我换去 8A,因为刚好是一个人。结果人家不愿意,说是要看窗外……

起飞后,电视上一直显示当前的高度、速度、机外温度,出发地以及目的地的时间。看样子,我们的路线是沿着太平洋北岸走,我原来以为是从太平洋上走直线过去。

吃完东西,快 10 点了。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 Bruce Willis 的猛片,没看到片头,不知道名字;一部是苏琪和刘烨的《美人草》。看完后,大概是 12 点多,报告说现在高度 10038 米,速度 916 km/h,机外温度 -46℃。

嗯,感觉有点困了,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