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4, 2008

宜家大减价

宜家周年庆年度大减价,传说 400 多件商品低至 3 折,据探子回报,打折力度确实很大,也很实在。最近有想法换衣柜和床,于是星期天去逛了一下……

感觉还是想买的不打折,打折的不想买,尽管如此逛了两个小时还是买了些靠垫和床上用品…… 有一款打折的衣柜不错,但是奇怪的是打折的是 2.5m 的型号,我的卧室最大只能放下 2.3m 的,而另一款一模一样的 2m 的却不打折……

Monday, July 07, 2008

害怕

大学时代的歌,许久不听了。孙燕姿的典型古典流行曲,钢琴配乐,小提琴间奏。上次 KTV,一时兴起翻出来,不想还没入副歌,我竟失声痛哭……

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歌……

害怕 / 孙燕姿


我没有很努力要自己去遗忘
那些和日记一起收藏的过往
孤单在思绪之中变得很漫长


我没有很刻意让自己不去想
那些和照片一起静止的模样
我学着坚强
坚强到不用学着不想
学着遗忘

还是害怕夜深人静时总想起你
还是害怕不经意的听见你的消息
然而当爱已经沉淀得太清晰
当拥有已经是失去 就勇敢的放弃

还是会害怕一个人时就很难忘记
还是害怕突然宁愿当初没有决定
然而当爱最后的出口是分离
我会这么相信 走下去

Sunday, July 06, 2008

How Much Spicy You Would Like?

How much spicy you would like to have? White? Mild? Medium? Very? Red? As much spicy as it could be? Have you ever tried B.T. spicy?

你要吃多辣?微辣?中辣?特辣?听说过 BT 辣吗?


今天某 BT 人士带我去吃传说中的 BT 辣鸡翅。以我原来的经验,我还是比较能吃辣的,而且好像还没有过辣到我没办法吃的东西,所以虽然心里头有点怵,但还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想尝试一下什么叫做 BT 辣。

地点就在春熙路中山广场小巷子拐角的龙抄手对面,真的是很变态啊!

刚入口时,并没有觉得特别无法忍受,虽然非常辣,但是还 OK,可能是味觉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当味道开始在嘴里弥漫,不适的感觉渐渐袭来。先是小舌、喉咙口开始发烫,接着鼻涕开始聚集、泪腺开始分泌,再接下来就是头皮、手脚发麻……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可能缺乏从小的锻炼。或许这 BT 辣鸡翅能够满足你的口味?

Saturday, June 28, 2008

谁动了我的窗户

星期三下班回家,惊异地发现卧室的一扇窗户破了!!

Broken Window    Broken Window


仔细观察下,发现窗户实际上是双层玻璃的,靠外的一层玻璃呈粉碎性龟裂。万幸的是那玻璃虽然裂开了,却没有散开,也就没有出现玻璃渣飞溅的情况。

等我定了定神,接受了这一事实后,开始对它破损的原因产生了兴趣,可结果是百思不得其解:

首先,要知道我家住在 24 楼,窗户面向小区内部。不太可能有小偷从外部企图砸烂窗户入室行窃。何况我窗户白天是开着的,直接进来就可以了,犯不着砸烂玻璃吧?

其次,不太可能是地震造成的,因为据我所知这一天白天没有明显的余震。要说是“5·12”地震以及这一个多月的余震累积产生的能量释放,呃,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然后,也不可能是我自己不小心撞到的。因为裂开的玻璃是靠外的一层,何况玻璃上也看不到明显的撞击痕迹。要硬要说撞击的位置,那只能是上面靠左一张照片中,裂纹有点像是从窗框边缘开始向四周发散。可是我检查了外部,没有明显被撞击过的痕迹,而且我觉得被撞的话,通常应该是比较大块的裂纹,而不是整扇玻璃如此细碎均匀的裂开吧?

那不然能是什么?难道是今天太阳太大直射导致温度过高热胀冷缩?

不管怎么样,还是去物管说了一下,因为怕万一晚上玻璃裂开砸到楼下的小盆友就不好了,就算没有小盆友,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啊。物管说开发商的保修期两年已经过了,要修的话得自己掏钱。掏钱就掏钱吧,可就算掏钱那修理的师傅也要星期六才能来量尺寸,打电话时,对方用很专业的口吻跟我说,只要你不使劲去推它,它是不会散开的…… 提心吊胆的过了几天,今天师傅终于如约来量了尺寸,说要再过几天才能做好玻璃来更换……

整件事情我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到底谁动了我的窗户?从实招来!!

Thursday, June 26, 2008

君は日本人ですか

从巴黎到北京的航班上,我的位置是靠走道的 35C,我在位置上往行李架上放包的时候,来了位看起来大概 30 来岁的看起来像中国人的女士,站在我旁边不吭声,我就问她是不是 35A,她还是不吭声,把登机牌上的号码给我看,就是 35A。于是我说了声不好意思然后挪到走道上让她进。

等她坐下后,就不声不响拿出本书开始看,我撇了一眼,文字是自右向左自上而下排版的,赫然是日文。啊,原来是日本人啊,难怪我用中文问她不吭声。

我想飞机上的其他人一定也把她当作中国人了,比如空姐。发饮料时,空姐用中文问她喝什么,她一脸茫然,空姐马上改用英文;发餐时换了另一位空姐,用中文问她吃什么,她又一脸茫然,这个空姐比较迟钝一点,用中文又问了一遍,于是我插了句嘴,对空姐说可能是日本人。于是空姐终于明白过来改用英文。

心想大学时学过点日语,好像几句简单的还是可以,于是我就试着用日语问她:“君は日本人ですか?”她先是一愣,然后用日本人那种特有的点头方式笑着说:“はい、はい、日本人です!”我跟她说我会非常少的一点点日语,然后她接着用日语问了我两个问题,可怜我一句都没听明白,不过我还是猜到她要问什么,哈哈。改用英文后,确认了她问的就是在哪里学的日语以及去过日本没有。

这时我发现,这么多年不用,学的那一点点基本上也都还给老师了,于是只有改用英文作答。后来我细想了一下,其实这两个问题我都能够用日语回答的,呵呵,可是当时只觉得英文在嘴边上,而日语要拼拼凑凑好一阵才行。

后来我又问她怎么一个人旅行,她说她来探望住在巴黎的朋友。于是我和她攀谈起来,她说她在巴黎待了大概十天,当我问到她去了巴黎哪些地方,她面带难色,确实,那些地方很难用非母语来描述……

接下来我也找不到话题,而她似乎英语困难,并没有觉得这是个有趣的交谈,也没有接话。本来想和她聊聊打发时间,没想到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我原本其实是比较内向的人,很少主动跟人搭讪,因此也很不擅长没话找话调动人的聊天积极性;只有遇到对方也话比较多的时候才聊得起来……

或许我真该好好学下日语…… 以及法语?

Wednesday, June 25, 2008

I Can Hardly Say "Yes"

去欧洲出差可以借机观光,这原本不错,可是长途的航班却让人吃不消。

从巴黎回成都依然和去的时候一样从北京转机。国航的航班和上次经上海回成都的东航航班不一样,这次是在戴高乐机场(CDG)的 Terminal 1。20:20 的飞机,我大概 18:20 就到了机场,以防海关和安检排队耽误时间。实际上还好,人不是特别多,只是 Check-in 以及托运行李的时候等了大概半小时。轮到我时发现柜台上有一张用中文写的纸,上面说请经北京中转到国内其它城市的旅客在北京提取行李,并重新托运。这和我之前的经历不太一样,因为之前一直是中转机场不用提取行李,到成都提取就可以了。办票柜台的女士也是照常给了我两张登机牌,一张是巴黎到北京,另一张是北京到成都,于是我特地问了一下是不是这样到北京时就可以不用领行李了。那女士带着迷人的职业微笑很肯定的对我说,是的先生,您到终点成都领取就可以了。于是我开开心心的托运了行李,拿了两张登机牌,就去安检了。

航班按照正常时间 19:40 左右就开始登机,可是过了 20:30 还没起飞。这时机舱内广播说因等待一部分旅客登机延迟起飞。多么奇怪的理由啊,旁边的空姐解释说,是因为有一个上海籍的旅游团买的是从巴黎到上海的机票,而这个航班是到北京的,因此拒绝登机,目前正在做解释工作…… 我纳闷怎么会出这种问题,买票的时候航班是不是要中转,难道不是一开始说好的吗?不过似乎有关人员最后还是解决了问题,大概 21:00 左右,终于起飞了,这时已经晚点了四十分钟。不过还好,后一个回成都的航班相隔将近四个小时,不会出问题的。

欧洲中部时间星期一早上 6:30 飞机终于降落在北京,也就是北京时间中午 12:30。要是再不降落,我想我会抓狂强行从飞机上跳下去的……

经过行李区时,我心想是不是要去看一下确认。但是看到那边拥挤的人群,加上我自己又困又饿,心想既然说了不用领行李那就不管了。

下午四点的飞机,我一点多就办完了所有手续坐在登机口前等着了。实在太困了,我居然就趴在椅背上睡着了。醒过来的时候是三点多,三点半准时登机后,飞机半天不起飞。

16:30,通知说航空管制,要继续等待起飞命令……

17:00,说目前仍然航空管制,我们的飞机排在起飞的第 15 位……

18:00,飞机终于启动了,滑行了一阵,又停了……

18:30,说我们目前排在第 4 位……

18:50,终于轮到我们起飞了。此时我们已经在飞机上坐了近三个小时,本来 18:30 就该在成都降落的。

虽然晚点了三个小时,不过飞行还算顺利,21:10 分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

等行李的时候,看到一个很像我的箱子,仔细辨认发现不是我的。这时就有种不祥的预感。随着相同的行李转了一圈又一圈,等行李的人越来越少,我终于意识到我的行李应该是丢了,至少肯定没有跟随这个航班一起到成都。

到机场的行李问讯处填了表,工作人员告诉我无论航空公司的人说什么,现在经北京首都机场入境,一定要自己领取行李过海关后再托运搭乘中转航班……不过又安慰我说,有消息会立即通知我,而且会根据我留的地址送到家里,一般不会丢的。

话虽如此,可除了那些重要的东西在箱子里以外,还有我的家门钥匙啊,没箱子我怎么进门啊?公司里我放了把备用钥匙,可是这个时候能找得到人开门吗?

我在出租车上一边往公司赶,一边打电话给所有有可能开公司门的人,结果如我做的最坏打算,联系不到。不过不死心的我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到了公司上了楼,发现居然还有人在加班。于是我“幸运”地进了公司拿了我地备用钥匙,终于进了家门,此时已经是 23:30 了。

第二天给法国公司那边发邮件说我到了,第三天又开电话会,他们问回来一路上还顺利吗?我苦笑着回答说:

“I can hardly say yes...”

Friday, June 20, 2008

饯行

今天是在巴黎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四点多,办公室的人都空了,我以为开会去了,同事过来说,厨房那里有块蛋糕,如果你感兴趣的话……

当然,出于礼貌,我还是去了,然后拿了一块和大家一起吃,心说没事吃什么蛋糕啊。于是我问,有什么庆祝的吗?同事似笑非笑的说,这就是因为你啊。今天是你在这里最后一天,所以准备了这个蛋糕。你走了大家会难过的,呵呵,所以也不能叫做“庆祝”……

我以为是在开玩笑,将信将疑,不过还是附和连声说谢谢。

同事又说,不止是蛋糕而已,还有别的。然后打开橱柜,取出了一个包装好的礼盒递给我。我当时真的很诧异,从没见老外那么客气过,吃吃饭谈谈天我觉得还好,这个礼物就…… 实在是意外啊……接着他居然又从橱柜里面拿了一个礼盒出来……还双份……

我想我当时一定语无伦次了,除了谢谢不记得说了什么别的。过了一阵回过神来,我才开始找些有内容的话来表示感谢。我说这太意外了,你们真是太好了,我都记不得我上次收礼物是什么时候了。看来这话他们听来也很受用。同事问,你能从包装的形状上猜到是什么吗?我说看形状是酒吧,同事说我也不知道……

我这才意识到,老外送礼物你要当面拆开…… 刚才语无伦次把这档给忘了。当然为了不那么尴尬,我还是问了句我能现在就拆开吗?

一件是一瓶写有“X.O.”的香槟,具体的我就认不得了,对酒实在没研究;另一本是巴黎风景画册。同事说你可能没时间看遍巴黎所有的景点,这本画册就可以补充了,还特意提醒我画册是法英双语的……


同事又问:你之前就知道“X.O.”吗?我说当然知道,不过了解也不多,我就知道有这两个字母的都很贵……同事们又大笑,恩,这话他们一定也爱听……

事后在回旅店的火车上,我想了很多。这些年,我对法国和法国人的印象发生了很多变化。一开始由于中法交流年的宣传我对法国印象很好,觉得那真的就像电视里说的,“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后来亲身来到巴黎,感受到他们虽然不像美国人那样客气浮于表面,餐馆和店员们的甚至明显感觉热情出于应付,但还是属于比较热情的一群人。巴黎市区没有我想象的干净,街头小混混、乞丐也很多,火车站附近的地铁入口还不时能闻到尿骚味,行人过马路也乱闯红灯,出租车司机一样占用公交车道;但了解也更近了,加上去年有段时间对法语感兴趣顺便看了些风土人情的资料,觉得和中国人,甚至成都人,有着如出一辙的市侩,又或者说是亲切。

奥运火炬在巴黎接力的事件,相信将绝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法国和法国人的印象毁掉了。虽然我的理智告诉我这件事其实不应该和整个法国以及法国人的整体挂上钩,但仍不可避免的也影响了我对这个国家的印象,以至于让我在这次出差前感到有些迟疑…… 加上这次出差过程中一个人遇到的诸多不便,铁路罢工,还有因为天气热,地铁站和火车里各种奇怪的味道,让我对这个国家的印象跌到低谷。

然而,法国公司同事们这次却再次挽回了法国在我心目中的印象。

可能还是市场/销售型人士和技术型人士处事方式的不同,他们展示他们对客人热情的方式也不一样。前者,如这边的市场部头头,约我下班一起吃晚饭,带我去他常去的餐厅,给我翻译菜单上每一道菜,还解释只有法文菜单的餐厅,一般比有各种语言菜单的餐厅要好一些。点了和菜品搭配的红酒,教我品红酒的方法,却又不会像中国人那样使劲劝酒,好像你不喝倒就是招待不周,使得人既喝得尽兴又不会有后顾之忧。席间还不断找各种各样的话题,使得不善言谈的我也说得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两个小时后东西吃完了还意犹未尽。

中间他说等下你要是愿意可以去我家,我给你看我拍的那些照片。我以为他是客气随便说说,也没在意;因为我觉得通常老外都比较在乎个人隐私,应该不会随便带人到家里做客。哪知他是来真的,吃完了已经十点多,他说他家就在附近,如果我不介意可以上去坐坐;虽然我不胜酒力有点晕晕的,但还是实在不好意思说不。到了他家,他几乎把他全世界各地所有照片全部翻了个遍,还对着照片讲各种有趣的经历和故事,不知不觉就是过了十二点。

记得去年来巴黎的时候,他就跟我们聊巴黎哪里好玩,还给了张名片,说有什么需要帮助周末可以联系他。出于对市场/销售人士一贯的认识,或者说“成见”,我只当他是客气。这次来才知道,好像不只是客气一下而已,他是真的想让你在这里过得开心。

比起市场/销售人士的直接和热情,技术型人士表达好客的方式就含蓄的多。第一天,R&D 的头头打招呼让我星期一早上不用太早起来,好好休息。然后中午来旅馆接我给我指去公司的路。到了公司又到各个办公室逐一介绍打招呼,最后还群发邮件告诉所有人我从成都公司来,这边出差三个星期。我心想要不要这么劳师动众啊。他们去成都出差的时候从来没见谁来介绍或者发邮件什么的。在后来开会的时候,大家也尽量用英语,虽然有时候和我几乎没什么关系,我也甚至没在认真听,但这三个星期他们真的是这样下来的,包括上星期一一整天的会。

再就是今天下午搞得饯行,一开始还神神秘秘的,却又真的让人很开心,哈哈,可能我比较容易哄吧。

或许最后,还是应该分开来看,到哪里都有各种不同层次的人;但总的来说,由于法国同事们,我对法国的印象又有了大的改观,也希望我能够让他们对中国人有不错的印象……

Thursday, June 19, 2008

全球化

中午同事带我去公司附近的一家日本料理餐厅,菜单一如既往的晦涩(好吧,是我看不懂),还好这家体贴,每样菜都给了图,还配上编号,我指了编号就交差,很好很强大……

可是吃完点甜点的时候问题来了,没在菜单上啊。过来的亚洲人模样帅哥店员用法语跟我们介绍都有些啥,同事很体贴的一一翻译成英文,于是我很满足的要了冰激凌,好嘛,那家伙居然说没有。没有你刚才就不要列出来给人选啊…… 我记得刚才还有个咖啡,就这个我还明白,那就咖啡吧……端上来的时候我还是礼貌的说了声 Merci,即英语的 Thank you。

正庆幸又完成了一顿饭艰巨的点餐任务,猛然听到了柜台里老板娘在喊:“1 号台的客人走了,不用做了!”注意,我没有翻译,她说的就是中文!普通话!

我告诉同事他们在说中文,同事也说,早知道刚才你就跟他说中文啊,我说就是啊,明明可以直接说,我还要跟你们讲英文,你们在帮忙翻译成法文……同事还问,他们说的和你是同一种方言吗?

等那家伙来收餐具的时候,我用中文问了句:您是能说中文对吧?他看了我笑笑,指指我的钱包,用很奇怪的生涩的口音:“刚才我看到你银行卡上是中文,就知道你是中国人了……”靠,丫眼睛还真尖……你知道我是中国人还用法语难为人?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那个关于 Akira 的笑话,然后很开心的讲给法国同事听:成都那边,部门里有个小胖子,给自己起了个日文名字“ぁきら”,来公司的时候让提供英文名以便和国外同事沟通,他没有便直接把日文名字的读音“Akira”报了上去。上回有项目来了个法国同事,见了他就用法语口音喊“akiha”…… 众人倒…… 于是,这就成了一个中国人,起了个日文名字,拼写成英文,又按照法文发音……

法国同事爆笑,说,这就是全球化的好处啊……

我……囧RZ……

Wednesday, June 18, 2008

彪悍的巴黎交通

昨天早上上班,照例先坐 2 号地铁到 Gare du Nord 转 RER B,可是在 Gare du Nord 等了半个小时,就是不见火车来,广播里一直说去戴高乐机场的旅客请转到 32、33 号站台,可那和我是相反的方向啊。正纳闷的想到 32、33 那边去看看,一转头发现我要搭的火车居然在我背后隔壁的站台…… 这些法国人,怎么火车进哪个站台也这么随便吗?

好不容易上了火车,却半天都不开……司机在广播里用法语不知道在咕哝什么,过了许久,终于开了,可是到了后面的站又停很久。舱门关了又开,开了又关。司机时不时在广播里嘟囔几句,身边的乘客开始唉声叹气。我心想,该不是遇到巴黎传说中的铁路罢工事件了吧?

平时半个小时的路程,硬是折腾了一个小时,我也比平时迟了将近一个钟头。从车站到公司的路上,我一直在盘算要不要解释一下,如果要解释该怎么解释,可到了办公室,却发现安静得不正常,一个个位置上都没人。我所在的部门也只有两个人到了而已,看样子大家都遇到同样的问题了……于是我问同事今天这公共交通是怎么了,同事嘻嘻一笑:“Strike!”

啊,果然是遇到传说中的罢工了,我用表情向同事表示震惊和不解,同事若无其事的笑笑说:“This is Paris!”接下来办公室的人慢慢到了,几乎每个看到我都要过来很惊奇的问我,啊,你居然成功的到办公室了,你怎么来的?于是我就一遍遍告诉他们我还是坐平时的线路,但是用了平时两倍的时间。

中午吃饭的时候,发现火车站的门已经锁上了,不少的人在门口向里探望,旁边的公车站挤满了人……

同事提醒我说下午下班尽量早点走,于是我大概五点半就准备下班了。有同事跟我说,现在已经没有开向巴黎城区的火车了,所以可能你只有坐公共汽车到地铁站再转地铁。我问清了公交车的方向,跟他们说:“祝我好运吧……”

到了公车站,仍然是很多人,或面无表情两眼失去焦点地盯着马路,或者焦急的看着公车来的方向,并且同时还有不少人看了火车站门口的告示以后向公车站走来。我看了一下站牌,发现到最近的地铁站 4 号线的起点 Porte d'Orléan 都还有八站路…… 过了大概一刻钟,来了辆公车,那里面早已经挤满了人,可以清晰的透过车门玻璃看到里面的乘客脸贴在门上的情形,车门打开他却不会被挤出来,因为外面的人在想办法往里挤。看样子,今天我和这巴黎公交车是没缘分了,渐渐对今天能否回到住的旅馆感到绝望了……

心里盘算着到底等下是要和这些法国人一较挤公车功夫的高下,还是保持绅士风度找个旅馆就近将就一晚上,不想迎面居然开来一辆空的出租车,当然有人比我更早的发现,已经有两三个人竖起了大拇指,而那出租车自然也成功的被其中一位上了。虽然没有上到出租车,但是我心中倒是燃起了一线希望,咱在成都的时候,抢出租车的功夫可不是盖的,用惯了公共交通的人肯定不是我的对手。我只使出第一招向前走了十来米,便立即占据了有利的地形,不过却发现身边有位老太太也在张望明显也是想要拦出租。我心想咱虽不至于和这一大堆上下班的人群装绅士,倒也不至于和一位老太太争先后。于是我又向回退了几米,把有利地形让给了老太太,等她好不容易拦到出租车走了,我才回到她的位置,快速扫描开过来的每一辆车,并在第一时间判断是不是空的出租车。

大概又过了十来分钟,有辆白色的标致开过来,在靠内的车道,但我还是把手举起来想要试一下,它却没有要变道的意思,因为红灯的关系,在离我两个车道外的人行道前停下了。司机显然是发现了我,于是向我招手让我上车,可是中间隔了两个车道,这不好吧?那司机见我犹豫不决,又向我用力招了招手,我也管不了那么多,穿过车流上了车。

法国人的英语大部分都不怎么样,有些更是一点都不会。为了预防这一点,等车的时候我预先把那拗口的站名用法语发音默念了好几遍。不过这司机还好,上车就直接用英语问我要去哪里,我也用不着费那功夫跟他比划了。

寒暄了几句,发现司机说英语还是有些困难,而且话不投机也就不聊了。于是他就开始用法语不知道嘟囔什么,虽然我听不懂但也能猜出大概是在咒骂糟糕的交通状况,而且和成都的公交司机比起来,抢道钻空的功夫也丝毫不差,公交车道更是会毫不犹豫的充分利用,连路边的加油站过道也不放过…… 尽管这样,大部分时候还是被堵得寸步难行,从公司楼下的公交站开到最近的地铁起点站花了将近 18 欧,和我预算的差不多。司机到是毫不客气的在发票上写下了 20 欧,我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跟他计较,互相“假惺惺”的道谢后,我直直的奔向了地铁站,还好地铁正常运行,只不过一共 26 站的地铁线路,我要坐 22 站,而且还要转 2 号线在坐 4 站才到住的地方……

等我到了地铁站前的餐馆,已经 8 点多了……

彪悍的巴黎交通,彪悍的巴黎铁路大叔……

Thursday, June 05, 2008

Buffalo Grill

上次来巴黎的时候,住在在火车北站 (Gare du Nord) 附近,刚到巴黎的当天晚上,同时就带我们去了其正对面的 Buffalo Grill 牛排餐厅,味道还不错。后来我们又自己去了几次,除了牛排之外,Buffalo Wings, Barbeque Ribs, 烤鸡等等都不错,还有一样比较特殊的,Carpaccio,切得很薄的冻过的生牛肉片,配上碎的 Cheese 和鲜柠檬汁,初次看起来有点恐怖,但是吃起来还是很美味啊。虽然一盘分量有点少,但是作为头餐还是很合适的,也可以作为主菜点,会上两盘一样的来保证分量,当然价格也就不一样了。

在语言不通的地方最麻烦的就是吃饭了,因为餐厅的侍者的英语往往都不流利,甚至有的几乎就不会,而且有时候还没有英文的菜单,所以通常我找到合胃口的东西就一直点那种来吃。这次也想着还要去吃上次尝过的 Carpaccio,特地在下班转地铁的时候去了一次。

昨天发现,居然我住的旅店附近,也就是红磨坊 (Moulin Rouge) 正对面也有一家 Buffalo Grill,从装修以及菜单来看,一定是连锁店了,而且这家服务生的态度要比火车站那家好很多,所以以后就不用再那么麻烦转车的时候跑出地铁站了。